庭楸止五株,共生十步间。
各有藤绕之,上各相钩联。
下叶各垂地,树颠各云连。
朝日出其东,我常坐西偏。
夕日在其西,我常坐东边。
当昼日在上,我在中央间。
仰视何青青,上不见纤穿。
朝暮无日时,我且八九旋。
濯濯晨露香,明珠何联联。
夜月来照之,茜茜自生烟。
我已自顽钝,重遭五楸牵。
客来尚不见,肯到权门前。
权门众所趋,有客动百千。
九牛亡一毛,未在多少间。
往既无可顾,不往自可怜。
庭楸止五株,共生十步间。
各有藤绕之,上各相钩联。
下叶各垂地,树颠各云连。
朝日出其东,我常坐西偏。
夕日在其西,我常坐东边。
当昼日在上,我在中央间。
仰视何青青,上不见纤穿。
朝暮无日时,我且八九旋。
濯濯晨露香,明珠何联联。
夜月来照之,茜茜自生烟。
我已自顽钝,重遭五楸牵。
客来尚不见,肯到权门前。
权门众所趋,有客动百千。
九牛亡一毛,未在多少间。
往既无可顾,不往自可怜。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诗中的“庭楸”指的是庭院中的松树,这些松树生长在有限的空间内,但彼此相互缠绕,形成了一个紧密的自然共同体。诗人通过对这些松树的观察,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
诗中“朝日出其东,我常坐西偏。夕日在其西,我常坐东边。当昼日在上,我在中央间。”这几句,描绘了诗人随着太阳的移动而改变坐处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是对自然光线的利用,也反映出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
“仰视何青青,上不见纤穿。”这一句,则表达了诗人仰望天空时,对那深不可测的蓝色的赞叹,似乎在感慨于宇宙的浩瀚无边。诗中还通过“濯濯晨露香,明珠何联联”等意象,描绘了一种清新脱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景。
然而,在诗的后半部分,“我已自顽钝,重遭五楸牵。客来尚不见,肯到权门前。”则透露出诗人虽然喜好这种隐逸生活,但也未能完全脱离世俗纷争的困扰。这两句似乎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复杂的情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庭院松树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孤独,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以及他所追求的超脱世俗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