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花溪柳总纷纷,个里连绵日易曛。
到枕几回抽冷焰,窥铜亲与押愁纹。
偶然会意怜三笑,不为逃禅断五荤。
拚向南枝随偃息,窗前百舌欲何云。
浪花溪柳总纷纷,个里连绵日易曛。
到枕几回抽冷焰,窥铜亲与押愁纹。
偶然会意怜三笑,不为逃禅断五荤。
拚向南枝随偃息,窗前百舌欲何云。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自然景色的细腻与诗人内心情感的微妙交织。首句“浪花溪柳总纷纷”以动态的景象开篇,浪花与溪柳的纷繁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接着“个里连绵日易曛”则转而描绘时间的流逝,日复一日,时光悄然逝去,充满了淡淡的忧伤。
“到枕几回抽冷焰,窥铜亲与押愁纹”两句,通过细节描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枕边的烛光时明时暗,如同内心的波动;铜镜中映出的愁容,更是直接将情感外化。这里运用了象征和拟人手法,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与愁绪。
“偶然会意怜三笑”一句,转折点出现,似乎在描述诗人偶尔的欢愉或顿悟,这三笑可能是对生活琐事的幽默看待,也可能是对某种美好瞬间的珍惜。这种情感的转变,给整首诗增添了一抹亮色。
“不为逃禅断五荤”表明诗人并非逃避宗教或遁入空门,而是通过自己的方式寻求心灵的平静与解脱,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最后,“拚向南枝随偃息,窗前百舌欲何云”两句,以自然界中的鸟鸣作为结尾,既呼应了开头的自然景象,又寓意着生命的循环与继续。南枝的鸟儿似乎在低语,表达的是对未来的期待或是对现状的接受,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物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入挖掘,展现了明末文人对自然、生活以及自我精神世界的独特感悟,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
蔓草不独立,苍松无倚附。
挺生山之阴,蟠结坚以固。
亭亭拂层云,湛湛浥零露。
孤劲耐霜寒,凄清越朝暮。
荫可大千尺,材真庙廊具。
上邀鹳鹤集,下委鹿豕聚。
偃仰风尘中,百年托贞素。
非不甘栋梁,良师鲜所遇。
勿以老烟霞,无如识者顾。
但恐摧作薪,竟为采伐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