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鼎膑先绝,支离笑此身。
穷途竟何世,馀事且诗人。
技悔屠龙拙,时惊叹蜡新。
剖胸倾执血,恐化大千尘。
举鼎膑先绝,支离笑此身。
穷途竟何世,馀事且诗人。
技悔屠龙拙,时惊叹蜡新。
剖胸倾执血,恐化大千尘。
这首诗《支离》是清代诗人黄遵宪所作,通过“支离”这一形象,诗人表达了对人生困境与自我反思的深刻洞察。
首联“举鼎膑先绝,支离笑此身”,以“举鼎膑先绝”的典故,比喻人生中的艰难困苦,而“支离笑此身”则是在这种困境中自嘲,展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这里“支离”既是身体的形容,也是精神状态的象征,暗示了诗人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如意,依然能够保持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
颔联“穷途竟何世,馀事且诗人”,直面人生的无常与无奈,提出“穷途”之问,即在人生的低谷中,究竟身处何种世界?然而,诗人并未沉溺于悲观之中,而是选择“且诗人”,以文学创作作为心灵的寄托,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颈联“技悔屠龙拙,时惊叹蜡新”,通过“屠龙”与“蜡新”两个对比,表达了对技艺与时间的反思。一方面,“屠龙”技艺虽高超却难以实现,暗含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感慨;另一方面,“蜡新”则象征着时间的流转与新生,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不断适应变化。
尾联“剖胸倾执血,恐化大千尘”,以极端的比喻描绘内心的挣扎与痛苦,仿佛要将所有的执着与情感倾尽而出,却又担心这一切最终会随风消散,化为宇宙间的一粒微尘。这既是对个人命运的哀叹,也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支离”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复杂心态和深刻思考,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烟萝无恙,问春归几许,幽人先觉。
宛转溪桥晴翠泻,输与閒鸥栖托。
屋借林围,泉因笕引,差可团蒲著。
独随霞往,一襟真想绵邈。
还忆四壁弦歌,东风瓢瞥,旧梦浑如昨。
甚日白田残月里,许我重携松屩。
谢笠冲寒,呼筇溯远,来践琴边约。
南云归晚,故山应有猿鹤。
亦是沧桑艳,梦影南朝,钤出朱文细。
一捻红牙,恍睹倾城佳丽。
问旧事、风月秦淮,证古佛、庄严妙契。难重理。
桃花扇底,梅村诗里。些儿怀袖香温腻。
把芳名,镇粉奁玉几。三百年来,浮沉流落何地。
认当是、纤手曾亲,到此日、寸痕谁记。
偏遇得,佳士袁丝能喜。
紫骝嘶遍芳洲,旧家帘幕深深地。
玉奴今夜,眠香正稳,瑶簪初试。
骤雨方过,轻云暗染,顿添清致。
怅扁然一舸,题红讯杳,相思意、谁堪寄。
犹忆琅玕独倚。对西风、若有离思。
翠腕欹凉,冰颐搁泪,素娥扶起。
鱼淰波荒,梦魂不到,寒衣空委。
怕明朝、碎尽芳心,分付断桥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