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秦时镜,从来抱至精。
依台月自吐,在匣水常清。
烂烂金光发,澄澄物象生。
云天皆洞鉴,表里尽虚明。
但见人窥胆,全胜响应声。
妍媸定可识,何处更逃情。
万古秦时镜,从来抱至精。
依台月自吐,在匣水常清。
烂烂金光发,澄澄物象生。
云天皆洞鉴,表里尽虚明。
但见人窥胆,全胜响应声。
妍媸定可识,何处更逃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面古老的铜镜,其历史可追溯到秦朝时期。这面镜不仅是观赏之物,更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和智慧的结晶。诗人通过月光映照在镜面上的意象,形容这面镜历经岁月洗礼,却依然清澈明净,金光灿烂,映射出万物的真实模样。
"云天皆洞鉴,表里尽虚明"一句,通过对自然界的比喻,强调了这面镜的透明无瑕,它不仅仅是一件器物,更是观察世界和内省自我的工具。诗人还通过"但见人窥胆"一语,暗示这面镜能洞察人的心思。
最后两句"妍媸定可识,何处更逃情"表达了即使是美好或丑陋之事,也无所遁形于这面镜前。整首诗通过对古镜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智慧的尊崇,以及通过观照内外世界达到明心见性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