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际一蝉鸣,停樽忽自惊。
所伤非节物,未立是功名。
默默悲时事,区区徇世情。
不须争噪急,衰鬓旧霜茎。
柳际一蝉鸣,停樽忽自惊。
所伤非节物,未立是功名。
默默悲时事,区区徇世情。
不须争噪急,衰鬓旧霜茎。
这首诗名为《席上闻蝉》,是宋代诗人韩琦所作。通过“柳际一蝉鸣,停樽忽自惊”两句,诗人以蝉鸣打破了宴席的宁静,引发了内心的波澜,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声响与人的心理活动联系起来。
接着,“所伤非节物,未立是功名”两句,诗人表达了对时局和自身境遇的感慨。他并非为季节更替、自然景观而忧伤,而是因为未能建立功名、实现抱负而感到遗憾。这种对比,突出了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默默悲时事,区区徇世情”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以“默默”形容内心的悲痛,以“区区”表达对世俗追求的无奈,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个人命运的深切反思。
最后,“不须争噪急,衰鬓旧霜茎”两句,诗人以蝉鸣的平和与自己的衰老形成对比,暗示了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年华老去的接纳与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席上闻蝉这一日常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社会现实及生命意义的深沉思考,语言含蓄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
乐安山水佳,游屐独木至。
复有县佐贤,欲见形梦寐。
忆昨交际初,篝灯饮文字。
数卷出宝储,三人或鼎峙。
相忘略开骸,同道许气义,间之欻半期,仰止惟一志。
咸言官清,或说立趣异。
对松悟诗玄,饮水乐书味。
於此可怡尽,视彼持游戏。
芸隐示介酬,玉川辱简记。
不敏既得惭,有碍亦每喟。
牖月揖耿光,瓶梅想幽致。
思苦夜无眠,吟成托邮骑。
吴国前朝寺,县知补处难。
岳云迎外度,海月定中观。
子去挥犀拂,吾当卖布鞋。
梅花知别意,无语澹相看。
彭吹舟归日,军门巷哭时,身抛淮郡印,事入岘山碑。
敌在家何用,城危孰与持。
墓门今已闭,千载使人悲。
蔡邕初入直,撰著几书成。
所取友若此,遥知人至清。
朝回收疏稿,夜语杂诗情。
愧我多年别,相烦一寄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