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尚经术,人皆挟师才。
惜乎章句间,门户各异开。
马融号耆旧,太守南郡来。
横经坐绛帐,自处何崔嵬。
帐前列徒弟,帐后歌弦陪。
书生贫贱志,遽以声色回。
于今数百年,岿然但高台。
旧址半倾圮,栏槛生莓苔。
溪光贮襟袂,南风熏樽罍。
高檐日向暮,燕雀亦徘徊。
东京尚经术,人皆挟师才。
惜乎章句间,门户各异开。
马融号耆旧,太守南郡来。
横经坐绛帐,自处何崔嵬。
帐前列徒弟,帐后歌弦陪。
书生贫贱志,遽以声色回。
于今数百年,岿然但高台。
旧址半倾圮,栏槛生莓苔。
溪光贮襟袂,南风熏樽罍。
高檐日向暮,燕雀亦徘徊。
这首诗描绘了马融绛帐台的历史变迁与自然风光,以及对古代学者生活状态的追忆。诗中通过对比古今,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物是人非的感慨。
首句“东京尚经术,人皆挟师才”点明了古代学术氛围浓厚,人们都以师道为重。接着,“惜乎章句间,门户各异开”表达了在学习过程中,不同学派之间的分歧逐渐显现。随后,诗人引入了马融这一历史人物,描述其作为耆旧的影响力,以及他如何在绛帐中传授知识,场面壮观且充满威严。“自处何崔嵬”强调了马融的地位之高。
接下来的几句“帐前列徒弟,帐后歌弦陪。书生贫贱志,遽以声色回”描绘了马融绛帐中的教学场景,徒弟们围绕在帐前,帐后有音乐相伴,体现了学术与艺术的融合。然而,诗人也指出,书生们的志向在声色面前容易动摇,暗含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
最后,“于今数百年,岿然但高台。旧址半倾圮,栏槛生莓苔”将视角转向今日,感叹马融绛帐台历经数百年,仅剩高台屹立,旧址已破败不堪,栏杆上长满了青苔,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与变迁。而“溪光贮襟袂,南风熏樽罍。高檐日向暮,燕雀亦徘徊”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表达了对过去辉煌岁月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马融绛帐台的历史风貌,还蕴含了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回顾和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
行行别楚州,秋芜半苍莽。
关河飏旌旗,令人心怏怏。
礼乐百年间,于焉日悽怆。
历此艰危中,别郡政劳攘。
何由得清夷,复见桑麻长。
故人居桃源,买舟得独往。
坐我广厦间,薄言慰遐想。
维此秋方中,桂月延清赏。
连甍接层台,夜色亦萧爽。
主人情更真,顿觉脱尘鞅。
吴歈侑金尊,讴歌共抵掌。
欢会亦可期,乐事非勉强。
醉后下高楼,凉月犹在仰。
我乡本泽国,近郭惟西丘。
群山青更□,太湖限洪流。
咫尺可登览,道路若阻修。
年来岂无缘,岁月成再游。
深山多白云,长松交翠虬。
灵泉发不竭,一窦穿岩幽。
涵空倚山阁,物色纷入眸。
天水永无际,坐觉身世浮。
携尊相与酌,洗我今古愁。
回首卧云地,老屋苔雨秋。
兹行真胜集,言归仍少留。
座有词林客,功名尚黑头。
倡酬纪所历,宴笑迟回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