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何意,竟珠沉玉碎,未消弥月。
料是琼宫重谪下,做弄这番悲切。
绣褓萦尘,金钱委地,庭下芝兰折。
夜台迢递,可怜谁与提挈。
犹忆病卧床头,娇啼宛转,似未甘长别。
死死生生儿女债,青鬓渐生华发。
玉树长埋,灵香不验,寸寸肠如割。
高台欲上,寒猿又复啼血。
问天何意,竟珠沉玉碎,未消弥月。
料是琼宫重谪下,做弄这番悲切。
绣褓萦尘,金钱委地,庭下芝兰折。
夜台迢递,可怜谁与提挈。
犹忆病卧床头,娇啼宛转,似未甘长别。
死死生生儿女债,青鬓渐生华发。
玉树长埋,灵香不验,寸寸肠如割。
高台欲上,寒猿又复啼血。
这首清代俞士彪的《念奴娇·其四》是一首悼亡词,表达了作者对女儿楷儿和儿子梓女相继离世的深深哀痛。开篇“问天何意,竟珠沉玉碎,未消弥月”质问苍天为何如此无情,让子女如此早逝,如同明珠和美玉突然破碎,尚未度过满月的悲痛还未消散。接下来,“料是琼宫重谪下,做弄这番悲切”暗示孩子们可能是因为仙界的不幸谪降人间,才带来这样的悲苦。
“绣褓萦尘,金钱委地,庭下芝兰折”描绘了孩子们去世后的凄凉景象,暗示他们的幼小生命如同被尘土覆盖的绣褓和散落的钱币,连庭中的芝兰也因哀伤而凋零。词人感叹“夜台迢递,可怜谁与提挈”,表达对无人陪伴孩子们在阴间的孤独和无助的怜悯。
回忆起孩子们生前,“犹忆病卧床头,娇啼宛转,似未甘长别”,作者深情地回忆他们生病时的弱态和不舍,感叹生命的无常。随后,“死死生生儿女债,青鬓渐生华发”揭示了丧子丧女带来的身心摧残,白发早生,形象地刻画出作者的悲痛。
“玉树长埋,灵香不验,寸寸肠如割”运用比喻,形容失去孩子的痛苦如同玉树被永远埋葬,即使焚烧香烛也无法慰藉亡魂,内心痛苦如同刀割。最后,“高台欲上,寒猿又复啼血”以景结情,表达作者想要追随孩子们而去的强烈愿望,但现实却是只能听见寒猿凄厉的哀鸣,再次强化了词人的悲痛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子女离世的无尽哀思和对命运无常的深深感慨。
念君去南州,岁月忽已扫。
岂无肺腑言,难为音书道。
客来自汝阴,尽说太守好。
黄堂曰无事,仁政浃稚老。
承颜奉亲欢,甘旨富鱼稻。
时时过西湖,樽酒媚花鸟。
儿童争拍手,共笑玉山倒。
都城亦何为,风尘惊昏晓。
投身非所谋,养气安能浩。
思君便便腹,中有无价宝。
昔者定交分,我已愧枯槁。
岂知鸿鹄飞,翩然异鸧鸨。
人生出处间,得失不在早。
君看松与桂,俱有岁寒操。
何时临清觞,为子倾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