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历乱瀛洲雪,风色依微阆苑霞。
地入幽源疑隔世,人临虚阁似乘槎。
花香历乱瀛洲雪,风色依微阆苑霞。
地入幽源疑隔世,人临虚阁似乘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景象,充满了想象与浪漫色彩。首句“花香历乱瀛洲雪”,以“历乱”形容花香之繁复,仿佛在雪白的瀛洲之上,花香飘散,令人沉醉。次句“风色依微阆苑霞”,则通过“依微”和“阆苑霞”的描绘,展现了轻柔的风中,霞光与仙境相映成趣的画面。
“地入幽源疑隔世”,诗人通过“幽源”这一意象,暗示了进入了一个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世界,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人临虚阁似乘槎”,最后两句将读者带入一个超脱现实的空间,仿佛置身于虚空的阁楼之上,如同乘坐木筏(槎)漂浮于海上,体验着超越凡尘的自由与逍遥。
整体而言,这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仙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
伊我轩宫,奇树青葱,蔼周庐兮。
冒霜停雪,以茂以悦,恣卷舒兮。
连枝同荣,吐绿含英,曜春初兮。
蓐收御节,寒露微结,气清虚兮。
桂宫兰殿,唯所息宴,栖雍渠兮。
行摇飞鸣,急难有情,情有馀兮。
顾惟德凉,夙夜兢惶,惭化疏兮。
上之所教,下之所效,实在予兮。
天伦之性,鲁卫分政,亲贤居兮。
爰游爰处,爰笑爰语,巡庭除兮。
观此翔禽,以悦我心,良史书兮。
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
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
一轮月好,正人间、八月凉生襟袖。
万古山河,归月影、表里月明光透。
月桂婆娑,月香飘荡,修月香人手。
深沉月殿,月蛾谁念消瘦。
今夕乘月登楼,天低月近,对月能无酒。
把酒长歌邀月饮,明月正堪为友。
月向人圆,月和人醉,月是承平旧。
年年赏月,愿人如月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