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斗文章世所传,狂澜回在禹功前。
先生不踏潮阳路,震旦花开几大颠。
星斗文章世所传,狂澜回在禹功前。
先生不踏潮阳路,震旦花开几大颠。
这首诗《大颠图(其一)》由金末元初时期的诗人李俊民创作,通过对“星斗文章”的赞誉,表达了对大颠禅师的崇高敬意与深刻理解。诗中以“星斗文章”开篇,巧妙地将大颠禅师的智慧与成就比作璀璨的星辰和深邃的文章,寓意深远,彰显了大颠禅师在佛法领域的卓越贡献。
“狂澜回在禹功前”,这一句运用了历史典故,将大颠禅师的影响力与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相提并论,强调了大颠禅师在佛法传播与教化人心方面所起的变革性作用,如同扭转狂澜一般,超越了传统的力量。
“先生不踏潮阳路”,这里的“先生”指代大颠禅师,“潮阳路”可能象征着世俗的修行之路或传统的佛法传播路径。此句表达了大颠禅师不拘泥于常规,不走寻常路,而是开辟了一条更为深邃、更为直接的心灵觉醒之道,强调了其独特的修行方法和思想境界。
“震旦花开几大颠”,“震旦”是中国古代对日本的称呼,这里借指佛法的传播范围。此句以“花开”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大颠禅师的佛法如花朵般在世界各地绽放,不仅局限于某一地区,而是遍及四方,影响深远。同时,“几大颠”则暗示了佛法传播过程中的波折与挑战,以及大颠禅师克服困难、推动佛法广布的非凡勇气与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历史典故,高度赞扬了大颠禅师在佛法传播与心灵觉醒方面的伟大贡献,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和深远的影响。
余兄佐郡经西楚,饯行因赋荆门雨。
??燮燮声渐繁,浦里人家收市喧。
重阴大点过欲尽,碎浪柔文相与翻。
云间怅望荆衡路,万里青山一时暮。
琵琶寺里响空廊,熨斗陂前湿荒戍。
沙尾长樯发渐稀,竹竿草屩涉流归。
夷陵已远半成烧,汉上游倡始濯衣。
船门相对多商估,葛服龙钟篷下语。
自是湘州石燕飞,那关齐地商羊舞。
曾为江客念江行,肠断秋荷雨打声。
摩天古木不可见,住岳高僧空得名。
今朝拜首临欲别,遥忆荆门雨中发。
有谋皆轗轲,非病亦迟回。
壮志年年减,驰晖日日催。
还山不及伴,到阙又无媒。
高卧成长策,微官称下才。
诗人识何谢,居士别宗雷。
迹向尘中隐,书从谷口来。
药栏遭鹿践,涧户被猿开。
野鹤巢云窦,游龟上水苔。
新欢追易失,故思渺难裁。
自有归期在,劳君示劫灰。
故山霜落久,才子忆荆扉。
旅舍寻人别,秋风逐雁归。
梦愁枫叶尽,醉惜菊花稀。
肯学求名者,经年未拂衣。
今年华鬓色,半在故人中。
欲写无穷恨,先期一醉同。
绿丛犹覆雪,红萼已凋风。
莫负归山契,君看陌上蓬。
塞鸿归欲尽,北客始辞春。
零桂虽逢竹,湘川少见人。
江花铺浅水,山木暗残春。
修刺辕门里,多怜尔为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