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遇·其二》
《感遇·其二》全文
明 / 郑梦周   形式: 古风

西山何所有,深谷多芳薇。

采采者谁子,叔齐与伯夷。

食粟良可耻,采薇非为饥。

姬氏除暴乱,八百会不期。

天下皆称圣,斯人独是非。

高节凛千祀,纲常以扶持。

(0)
鉴赏

这首诗《感遇(其二)》由明代诗人郑梦周所作,通过描绘西山深谷中的芳薇,以及古代义士叔齐与伯夷的故事,表达了对高尚节操和坚守原则的赞美。

首句“西山何所有,深谷多芳薇”以自然景观开篇,西山的景色被描绘得静谧而充满生机,深谷中生长着众多芬芳的花朵,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氛围。

接着,“采采者谁子,叔齐与伯夷”将话题转向历史人物,点出了叔齐与伯夷这两位古代义士的名字。他们选择在粮食充足的情况下拒绝食用,宁愿采食野菜以保持自己的尊严和道德底线,这种行为体现了他们的高尚品质。

“食粟良可耻,采薇非为饥”进一步阐述了叔齐与伯夷的行为动机,并强调了他们并非因为饥饿才做出这样的选择,而是出于对道德和原则的坚持。

“姬氏除暴乱,八百会不期”提到了周朝初年的历史背景,暗示了叔齐与伯夷所处的时代背景,即周武王推翻商纣王的暴政,建立周朝。他们选择坚守道义,不与新政权合作,反映了他们对正义和道德的执着追求。

“天下皆称圣,斯人独是非”指出尽管天下人都称赞周朝的圣明,但叔齐与伯夷却独自站出来反对,表达了他们对传统权威和既定秩序的质疑与挑战。

最后,“高节凛千祀,纲常以扶持”总结了叔齐与伯夷的高尚节操,他们的行为如同千年不朽的丰碑,支撑和维护了社会的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

整首诗通过对叔齐与伯夷故事的叙述,表达了对高尚道德和坚守原则的崇高敬意,同时也反思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在面对权力与道德抉择时应有的态度。

作者介绍

郑梦周
朝代:宋

猜你喜欢

夜泊扬州次伍子和韵

晚呼舟子泊江沙,怀古思乡讵有涯。

越岭何年还杖屦,隋宫无处问繁华。

帆樯水国三千里,灯火楼台几万家。

自叹不才非博望,频年来泛海天槎。

(0)

闺情复次前韵·其四

万花时节恨弥漫,况是孤衾怯夜寒。

独对银灯谁是伴,更嫌罗帐绣双鸾。

(0)

闺情十绝次金诚之先生韵·其三

久戍天山着铁衣,朔风猎猎雪霏霏。

昨来闻下轮台诏,知是夫君不日归。

(0)

送鲍惟德任袁州经历

当时三献荆山璞,不意良工竟遗落。

故人已总内台纲,先生始入袁州幕。

人生赋命有疾迟,尽心莫问官崇卑。

君今佐政黄堂上,须念闾阎赤子饥。

(0)

次白莹青云天梯诗韵

一片清光锁郡雄,天边层削秀芙蓉。

烟连淡浦三千岫,气压阳台十二峰。

湛湛壶天飞乳蝠,离离霜草接云龙。

夜来心醉松梢月,直递寒香上九重。

(0)

再游三洲岩

去年骢马不同游,随意云帆此系舟。

万壑寒流千丈碧,五更残月四山秋。

天门夜迥人初到,仙树年芳鹤自留。

高挂一瓢休便得,人间何处问巢由。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黄公度 徐铉 钱起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赵鼎 杨基 杨弘道 曹丕 范景文 夏言 郑谷 汪藻 朱淑真 严遂成 虞集 龚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