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处扶藜恣意行,僧家栏楯上冥冥。
市声不废西山白,春色先从南浦青。
晚觉惠风生草径,坐看迟日上柴扃。
明朝眼界即渐好,更向韦公湖上亭。
底处扶藜恣意行,僧家栏楯上冥冥。
市声不废西山白,春色先从南浦青。
晚觉惠风生草径,坐看迟日上柴扃。
明朝眼界即渐好,更向韦公湖上亭。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同游览大梵院小轩的情景,通过对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首句“底处扶藜恣意行”,以轻松自在的姿态开始,仿佛引领读者一同漫步于自然之中。接着,“僧家栏楯上冥冥”一句,将视线引向了寺院的栏杆,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
“市声不废西山白,春色先从南浦青”两句,对比了城市与自然的景象,市声与西山的静穆形成鲜明对比,而春色则从南浦的青绿中率先显现,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接下来,“晚觉惠风生草径,坐看迟日上柴扃”描绘了傍晚时分,微风轻拂草径,阳光逐渐收敛的场景,充满了宁静与和谐之美。
最后,“明朝眼界即渐好,更向韦公湖上亭”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预示着明天的景色会更加美好,诗人将前往韦公湖上的亭子继续欣赏这美好的春光。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语言流畅,意境深远。
方山居士画扇。快似并州剪。
左右修篁时,其閒有、峥嵘观。苔披滑点点。苍龙藓。
掉尾青鸾璨。翠雯展。连蜷虎伏,几听风雨酣战。
万竿摇绿,彷佛到、潇湘岸。有客无言冷处看。转眼。
难君齐下双管。
鸳瓦犹明,猊炉欲烬,野桥凄断渔船。
能几时留,尖风勒过残年。
飘尘掩尽晶莹质,傍墙阴、攒簇堪怜。却依然。
沟水流澌,禁树笼烟。
当初散漫天花舞,尽粉妆绮阁,玉甃银川。
淡月而今,垂光不到楼边。
遥山晴望时明灭,噤余寒、倚醉无眠。更开帘。
尚印飞鸿,莫冻啼鹃。
小楼客思,人日风光,相对清惋。
念念灵峰,红萼破寒初展。
残雪钟边山远近,小诗驴背春深浅。
待幽寻,只苍苔故径,别怀怎遣。记细舸、平湖才见。
栏外回风,吹滟金线。觅梦虚亭,剩有冻禽凄断。
空水青摇分袂影,高花间作听经伴。
忍孤踪,傍芳栏,百回千转。
隔窗谁与吟秋籁,沉沉画帘风细。
浅梦初回,浓寒搁后,早酿闲中诗意。支颐屏际。
记薄暝花阴,银笙消醉。
手检龙团,竹炉黄叶旧风味。频年缁尘燕市。
负松扉泉岭,星情霞思。
眼候鱼过,声停蚓泣,斜逗丝丝云气。瓶枝静对。
更酒渴诗狂,山童贪睡。檐月窥人,余寒倾叶吹。
旧友还余几。况平生、幽怀孤尚,如吾刘子。
少壮相怜今俱老,也算白头兄弟。
宜无间、三生良会。
南朔年年劳梦想,恨花时、不共乡园醉。
辜负甚,真堪悔。云烟饱阅无他异。
只余年、蹉跎须补,藉明心地。
归与先生同灯火,领取儿时书味。
把旧业、从新温起。
承露梅梢商点易,转春魂、未必天无意。
凭好语,为君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