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年航海计难成,一旅扶天势易倾。
双匣久无冬树骨,六更长罢夜钟声。
月冲南斗铜驼冷,星陨东溟铁锁轻。
不独金牌堪洒泪,汴京全盛杜鹃鸣。
频年航海计难成,一旅扶天势易倾。
双匣久无冬树骨,六更长罢夜钟声。
月冲南斗铜驼冷,星陨东溟铁锁轻。
不独金牌堪洒泪,汴京全盛杜鹃鸣。
这首《厓山吊古(其二)》由明代诗人曾仕鉴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历史的沧桑与哀愁。诗中以“航海”、“扶天”、“铜驼”、“铁锁”等意象,勾勒出历史的宏大背景,同时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故国的深深怀念。
首联“频年航海计难成,一旅扶天势易倾”,开篇即点明主题,将历史的转折与个人的努力对比,暗示了历史进程的不可逆转性,以及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无力感。
颔联“双匣久无冬树骨,六更长罢夜钟声”,运用象征手法,以“双匣”暗喻国家的分裂,以“冬树骨”象征国家的根基,表达国家分裂后,根基已失,难以恢复的悲哀。而“六更长罢夜钟声”则描绘了夜晚的寂静,象征着国家的沉寂与衰败。
颈联“月冲南斗铜驼冷,星陨东溟铁锁轻”,进一步渲染了历史的凄凉景象。以“月冲南斗”比喻国家的衰落,以“铜驼冷”、“星陨”、“铁锁轻”等意象,形象地描绘了国家的破败与人民的苦难,同时也寓含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感慨。
尾联“不独金牌堪洒泪,汴京全盛杜鹃鸣”,以“金牌”象征国家的荣誉与尊严,表达了对国家衰败的痛心;“杜鹃鸣”则借用了杜鹃啼血的典故,象征着对故国的深情与哀悼。这一联不仅深化了主题,也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使得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深沉的历史情怀与对故国的眷恋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场景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与对故国的深情缅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