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王晋卿,并引》
《和王晋卿,并引》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先生饮东坡,独舞无所属。

当时挹明月,对影三人足。

醉眠草棘间,虫虺莫予毒。

醒来送归雁,一寄千里目。

怅然怀公子,旅食久不玉。

欲书加餐字,远托西飞鹄。

谓言相濡沫,未足救沟渎。

吾生如寄耳,何者为祸福。

不如两相忘,昨梦那可逐。

上书得自便,归老湖山曲。

躬耕二顷田,自种十年木。

岂知垂老眼,却对金莲烛。

公子亦生还,仍分刺史竹。

贤愚有定分,樽俎守尸祝。

文章何足云,执技等医卜。

朝廷方西顾,羌虏骄未伏。

遥知重阳酒,白羽落黄菊。

羡君真将家,浮面气可掬。

何当请长缨,一战河湟复。

(0)
注释
东坡:地名,苏轼曾在此饮酒。
挹:汲取,这里指赏月。
醉眠:喝醉后入睡。
归雁:秋天南飞的大雁,象征传信。
公子:尊称,可能指友人。
樽俎:古代宴会用具,代指宴席。
执技:掌握技艺。
羌虏:古代对西部少数民族的称呼。
重阳酒: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的酒。
将家:将帅之家,指有军事才能的人。
请长缨:请求出征,源自《汉书·终军传》。
翻译
先生独自饮酒在东坡,无人陪伴只身起舞。
那时他舀取明亮的月光,与影子共舞,仿佛三人足矣。
醉倒在草丛中,毒虫蛇蝎也奈何不了我。
醒来后,他目送归雁,寄托千里之思。
满怀惆怅地怀念公子,长久在外,生活清苦。
想写信告知多吃点,托付飞鸿送到远方。
曾说患难时相互扶持,但这不足以解决大难。
人生如寄,何分祸福?
不如忘却彼此,过去的梦境无法追寻。
上书请求自由,归隐于湖光山色。
亲自耕种二顷田,亲手种植十年树木。
谁料晚年视力衰退,只能对着金莲花灯。
公子也平安归来,依旧担任刺史之职。
贤能愚钝各有定数,宴席上只做陪客。
文章才华有何用?技艺如同医卜一般。
朝廷正西顾边疆,羌虏嚣张尚未平定。
遥想重阳佳节,白羽箭落下黄菊丛中。
羡慕你是真正的将门之后,气质非凡。
何时能请缨出战,收复河湟之地。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在逍遥的生活状态。诗人与朋友饮酒,独自起舞,无拘无束,如同挹取明月,与自己的影子为伴。醉酒後在野外草棘间沉睡,醒来时送别归雁,寄托远行的目光。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于旅途食物不如故乡美味的感慨。

作者表达了自己生如浮云,不问祸福的豁达心态,并认为与人相忘或许更为干净。此外,诗中也透露了一种归隐田园的愿望,躬耕于二顷田地,自种十年树木。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并未持续,仍需面对现实世界,如公子生还,刺史竹的责任,以及贤愚有别、守礼守节等社会角色。

最后,诗人提到文章技艺不足以言传,而朝廷正值西顾之时,边疆尚有羌虏未平。诗中还流露出对重阳酒的遥知,以及白羽落黄菊的秋景描写。作者羡慕真将家的豪迈,同时也表现出一种愿望,希望有一天能够请缨作战,以复河湟之地。

这首诗语言自然流畅,情感丰富,充满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责任的无奈,以及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望九华山

江上停舟望九华,水云如障卷晴霞。

松巢白鹤千秋雪,地拥青莲万丈花。

竹杖几时寻旧隐,石田何处觅生涯。

自知素有唐人癖,吟对东风日已斜。

(0)

舟次三洲夜月

晋康佳致属三洲,山有奇岩水有湫。

怪石嵌空垂玉乳,长江影月走金虬。

星河冷浸三更露,天水光涵一色秋。

久客怀归心欲折,好乘清兴夜行舟。

(0)

漫赋

高咏三秋夜,飞鸿和远音。

悠然乐无极,山月照幽林。

(0)

送少宗伯康砺峰之南部

冠裳通旧镐,礼乐重留京。

寅直闻咨伯,词华记荐雄。

路依江树远,梦忆炬莲红。

剩有都门饯,旧僚恨别同。

(0)

送许参政归武昌别业·其七

白袍鹄立漫纷纷,遥听车音共候门。

相见唯须饮醇酒,看山看水坐忘言。

(0)

题宁节妇诗卷

春旗柳色映门闾,华扁新题节妇居。

作传小裁青竹简,疏封近降紫泥书。

河壖松柏风烟外,阶戺芝兰雨露初。

三釜及亲殊未晚,花前何日奉安舆。

(0)
诗词分类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诗人
萧纲 吴藻 陈邦彦 李流芳 皮日休 曹彦约 沈约 李峤 何绍基 周霆震 张舜民 倪瓒 康有为 陈寅恪 李慈铭 顾贞观 司空图 唐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