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吴芾所作,题名《再和》。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山水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对于仕途生活的淡然与不满。
诗句“嗟我椎钝姿,处世百不便”开篇就透露了诗人的自我评价以及他对现实社会的不适应感。接着,“性独爱山水,固非嗜好偏”表明了他的个性和兴趣所向,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偏执。
“本来山中人,家与青山连”一句,诗人将自己比作原本就属于山中的居民,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紧接着,“仕宦三十载,尘事虽满前”则显露出他对于仕途生活的长期经历和对世俗纷扰的感受。
“登临兴不减,佳处辄盘旋”表达了诗人在山水之间游历时的热情和不减的兴致。同时,“搜奇更探胜,往往穷游观”则描绘出他对自然之美好奇心切,不惜力气去探寻那些未知的绝景。
“所恨坐艰窘,苦乏买山钱”一句,流露出诗人对于物质条件的不足和生活困顿的无奈。然而,“年来足忧患,杜门绝世缘”则表现出他对外界纷争与烦恼的厌倦,以及想要断绝尘世牵绊的心态。
“百念俱不起,此心已休焉”诗人表达了内心的平静与超脱。紧接着,“尚欲对山水,茅茨架短椽”则是他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想要在大自然中寻求一份宁静。
“非为求安计,盖守知足言”一句,强调了他的满足和不追求过度奢华生活。诗人自我评价“如我百无似,自视仍阙然”则显露出他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内心的谦逊。
接下来的“馀生亦何幸,获睹中兴年”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在和平年代生活的庆幸。紧接着,“贤能随任使,熙运逢周宣”则赞美了一种理想中的社会状态,诗人希望有才能的人能够得到任用,国家安定繁荣。
“退量驽钝姿,老去难加鞭”一句,诗人自喻年迈体弱,对于仕途的态度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放弃。紧接着,“有如不才木,偶未沟中捐”则是他对于自己能力不足,没有被世间所用,感到有些遗憾。
“宁复几寒暑,白骨埋黄泉”一句,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死亡的接受。而“且趁此身健,饱食仍醉眠”则是他对于珍惜现时、享受简单生活的态度。
最后,“衣葛谢轩冕,杖藜守丘园。朝蹑登山屐,暮上泛湖船”几句,则描绘出诗人退隐后的平淡日子,以及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
“保真师古语,乐圣继前贤”表达了对古代圣贤教诲的珍视以及希望自己能够像他们那样保持真实自我。紧接着,“有妻能执爨,有儿能力田”则是诗人对于家庭生活的满足和幸福感。
“万事不介意,过眼如云烟”一句,体现了诗人的超然物外以及对世间纷争的淡漠。而最后,“无荣亦无辱,庶以全吾天”则是他对于名誉与羞辱的看透,以及希望保持内心的平和完整。
这首诗通过诗人个性化、情感丰富的笔触,展现了一个对自然有着深刻情感,对世俗生活持有批判态度,同时又渴望简单生活的知识分子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