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梦未真,蘧蘧化作蝶。
不辨葛仙衣,还向庄叟说。
游仙梦未真,蘧蘧化作蝶。
不辨葛仙衣,还向庄叟说。
这首诗《蝴蝶洞》由明代诗人李孙宸所作,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以及对古代哲学家庄子和葛洪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首句“游仙梦未真”,点明了诗人正处于一个虚幻的梦境之中,但并未真正达到仙境,暗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接着,“蘧蘧化作蝶”借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表达了一种人生如梦、自我与外界难以分辨的哲思。庄子在梦中化为蝴蝶,醒来后疑惑自己是庄子还是蝴蝶,以此来探讨自我意识与存在本质的问题。
“不辨葛仙衣”中的“葛仙”指的是葛洪,一位著名的道教炼丹师和医学家,被尊称为葛仙翁。此处借指追求长生不老或精神解脱之道。诗人在这里表示自己无法辨认是否穿着葛仙的衣物,意味着在梦境中探索精神世界的旅程中,对于真正的自我和追求的道路感到迷茫。
最后一句“还向庄叟说”,将思考引向了庄子,即诗人仿佛在与庄子进行对话,探讨着人生、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心灵的纯净与自由。整首诗以梦境为载体,巧妙地融合了道家哲学思想,展现了诗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和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