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塞云为画,边庭雪作花。
山川封草木,杨柳幂烟霞。
台上鸣悲角,军中听夜笳。
健儿三十万,一样泣思家。
寒塞云为画,边庭雪作花。
山川封草木,杨柳幂烟霞。
台上鸣悲角,军中听夜笳。
健儿三十万,一样泣思家。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与士兵们的思乡之情。首句“寒塞云为画”,以“画”喻云,形象地展现了边塞云彩的壮美,仿佛一幅动人的画卷。接着“边庭雪作花”,将雪花比作花朵,既突出了边塞的寒冷,又赋予了雪景以生机与美感。
“山川封草木,杨柳幂烟霞。”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自然景观,山川被冰雪覆盖,草木皆白,杨柳在烟霞中若隐若现,构成了一幅静谧而神秘的画面。通过这些描写,诗人巧妙地将自然之美与边塞的艰苦环境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
“台上鸣悲角,军中听夜笳。”这两句转而聚焦于士兵的生活。号角声在台上回荡,凄厉而悲凉,夜晚的军营里,士兵们聆听笳声,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这里的“悲角”和“夜笳”不仅是音乐的表现,更是士兵情感的载体,它们承载着士兵们的孤独、思念与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最后,“健儿三十万,一样泣思家。”这句诗点明了诗的主题——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尽管他们都是英勇的战士,但面对遥远的家乡,每个人心中都涌动着对家的深深思念。这句话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无数边塞将士共有的情感,触动人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边塞的独特风貌以及士兵们复杂而真挚的情感世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君不见河汤花,今如泥土昔如霞。
君不见武昌柳,春作金丝秋作帚。
人生马耳射东风,柳色桃花却长久。
秦时东陵千户侯,华虫被体腰苍璆。
汉初沛邑刀笔吏,折腰如磬头枪地。
萧相厥初谒邵平,中廷百拜百不应。
邵平後来谒萧相,故侯一拜一惆怅。
万事反覆何所无,二子岂是大丈夫。
穷通流坎皆偶尔,搏扶未必贤枪榆。
华胥别是一天地,醉乡何曾有生死。
侬欲与君归去来,千愁万恨付一杯。
暑入秋来午更强,风排两遣晓差凉。
如何遶砌千枝蕙,只是开门一阵香。
老子朝慵起,春风苦唤行。
晴边犹著雪,寒後未闻莺。
偶见千峰翠,偏令两眼明。
倦来浑欲睡,无处避溪声。
茅亭夜集俯万竹,初月未光让高烛。
主人酒令来无穷,恍然堕我醉乡中。
草间蛙声忽三两,似笑吾人悭酒量。
只作蛙听故自佳,何须更作鼓吹想。
尚忆同登万石亭,倚栏垂手望寒青。
只今真到寒青里,吾人不饮竹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