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中秋月寄子由三首·其二》
《中秋月寄子由三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六年逢此月,五年照离别。

歌君别时曲,满座为凄咽。

留都信繁丽,此会岂轻掷。

镕银百顷湖,挂镜千寻阙。

三更歌吹罢,人影乱清樾。

归来北堂下,寒光翻露叶。

唤酒与妇饮,念我向儿说。

岂知衰病后,空盏对梨栗。

但见古河东,荞麦花铺雪。

欲和去年曲,复恐心断绝。

(0)
注释
六年:指过去的六年。
照离别:照亮离别的场景。
凄咽:悲伤哽咽的声音。
留都:京城,古代对首都的称呼。
轻掷:轻易放弃。
清樾:清冷的树荫。
北堂:家庭中的正厅或尊长居住的地方。
梨栗:泛指水果,这里可能指代食物。
古河东:古代地区名,这里可能象征历史或远方。
心断绝:情感极度悲伤,无法续接。
翻译
六年后的今天,月亮再次照亮离别时刻。
为你的离去唱起送别的歌,满座的人都因悲伤而哽咽。
京城的繁华美丽,这样的聚会怎能轻易放弃。
巨大的熔银湖映照着高耸的宫殿,如同镜子挂在天边。
夜深三更,音乐和歌声停止,人的影子在清冷的树荫中摇曳。
回到家中北堂下,月光洒在露湿的树叶上泛着寒光。
叫妻子来共饮,告诉她我对孩子的思念。
谁能想到衰老病弱之后,只剩下空杯对着梨栗。
眼前只有古老的河东,荞麦花如雪般铺满大地。
想再唱去年的曲子,又怕心中悲痛无法承受。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对中秋之夜的深切怀念与独特的情感体验。"六年逢此月,五年照离别"一句表明时间流转,月亮见证了诗人的多次离别,情感积淀深厚。接下来的"歌君别时曲,满座为凄咽"则是说在宴席之上,当唱起离别之曲,整个场合都被笼罩在一种凄凉的气氛中,每个人心头都是那般凄楚。

"留都信繁丽,此会岂轻掷"一句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珍惜与不舍,以及对聚会之美好记忆的珍视。而"镕银百顷湖,挂镜千寻阙"则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这里的“镕银”形容月光如水银般流动,“百顷湖”则指广阔无垠的湖面,而“挂镜千寻阙”则是说挂起一面镜子在高处,以此比喻心中的那份清澈与高远。

"三更歌吹罢,人影乱清樾"一句写尽了宴会结束后的寂静与空旷,而“归来北堂下,寒光翻露叶”则是诗人夜归所见,月光映照在湿润的树叶上,显得分外凄凉。

接下来,“唤酒与妇饮,念我向儿说”一句透露出诗人的家庭生活,以及他对家人的思念。而“岂知衰病后,空盏对梨栗”则是表达了在疾病之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和惆怅。

最后,“但见古河东,荞麦花铺雪”一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出一种淡泊的心境,而“欲和去年曲,复恐心断绝”则是说诗人想要再次吟唱去年的歌谣,但又担忧这样的行为会让自己的心灵受不了那样的刺激而崩溃。

整首诗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通过对月亮与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宴席与家人的思念,展现出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和胡文友冷斋口号·其一

一声暮笛穿云裂,数点昏鸦破雨飞。

惆怅满颠丝样白,倚门伫立望谁归。

(0)

上严廉访十首·其四

因思传记学,本欲释经义。

春秋列三家,仪礼亦存二。

荆舒彼何人,繁碎妄讥毁。

煌煌姬孔书,坐此竟废弃。

(0)

暮春偶成四首·其一

残花自开落,迟日半晴阴。

翡翠山容暗,蒲萄江涨深。

绿杨浑作絮,黄鸟欲成瘖。

春事今如许,谁能著酒斟。

(0)

挽武宣教徯四首·其二

生平耿耿不忘君,位下才高气不群。

手取科名如拾芥,眼高富贵等浮云。

祇知世可行吾道,其奈天将丧此文。

知遇莫酬今已矣,篇诗聊寓一哀云。

(0)

挽刘学谕玗·其二

诗礼家传旧,箕裘世袭良。

蚤同花萼秀,晚并桂椿芳。

方恨违同气,那知叹肯堂。

斯文今已矣,继踵属贤郎。

(0)

和张王臣

词伯今犹从事衫,追风才轶谢羸骖。

浪传齐己声江左,不见弥明隐岳南。

骚读正堪供痛饮,篪音那许接高谈。

君家况有輶轩法,乞与新编得细参。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刘燕哥 薛元超 耶律履 何执中 王徽之 蔡世远 萧瑟瑟 韩鑅 任希古 马光祖 法藏 靳学颜 沈如筠 戚夫人 鲁宗道 孔稚圭 陆景初 徐彦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