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与斜阳有底雠,千冤万恨诉清秋。
更从谁子做头抵,只放斜阳不落休。
渠与斜阳有底雠,千冤万恨诉清秋。
更从谁子做头抵,只放斜阳不落休。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杨万里所作,名为《听蝉八绝句(其三)》。诗中通过对斜阳秋光与清音之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切感受和内心的情感寄托。
"渠与斜阳有底雠":这里的“渠”指的是小溪,"斜阳"则是秋天倾斜的阳光。"底雠"形容水中的倒影,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秋日溪边景象,透露出诗人对静谧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
"千冤万恨诉清秋":诗人将自己的忧愁与不满寄托在这宁静而又明朗的秋天中。这里的“千冤万恨”隐喻着诗人的内心世界,可能是对世事的感慨,也可能是个人情感上的波折。
"更从谁子做头抵":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听蝉鸣声时的心境。"更从"意味着继续探寻,"谁子"暗指蝉的儿女,这里的“作头抵”则是形容蝉鸣声如同在耳边不断回响。
"只放斜阳不落休":诗人享受着这斜阳下的时光,不忍心让它迅速流逝。这里的“只放”表达了一种珍惜、一种不舍的感情,诗人希望时间能够暂停,让自己更久地沉浸在这样的美好瞬间。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深邃情怀。
柳莺啼晓梦初惊。香雾入帘清。
胭脂淡注宫妆雅,似文君、犹带春酲。
芳心婉娩,媚容绰约,桃李总消声。
相如春思正萦萦。无奈惜花情。
曲栏小槛幽深处,与殷勤、遮护娉婷。
姚黄魏紫,十分颜色,终不似轻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