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蒿里》
《蒿里》全文
唐 / 贯休   形式: 古风

兔不迟,乌更急,但恐穆王八骏,著鞭不及。

所以蒿里,坟出蕺蕺。气凌云天,龙腾凤集。

尽为风消土吃,狐掇蚁拾,黄金不啼玉不泣。

白杨骚屑,乱风愁月。折碑石人,莽秽榛没。

牛羊窸窣,时见牧童儿,弄枯骨。

(0)
注释
迟:悠闲。
急:匆忙。
穆王:古代中国周穆王,以好马闻名。
八骏:穆王的八匹骏马。
蒿里:古地名,指荒野。
蕺蕺:形容坟墓众多。
气凌云天:形容气势盛大。
龙腾凤集:比喻吉祥之物聚集。
风消土吃:风吹土散,消失无踪。
狐掇蚁拾:狐狸捡食,蚂蚁拾取。
黄金不啼玉不泣:形容珍贵物品不再有情感反应。
白杨骚屑:白杨树叶沙沙作响。
折碑石人:断裂的石碑和雕像。
莽秽榛没:杂草丛生,一片荒芜。
窸窣:形容轻微的声音。
牧童儿:放牧的孩子。
枯骨:指已死动物的骨头。
翻译
兔子不悠闲,乌鸦更匆忙,只怕穆王的八匹骏马,催马加鞭也追不上。
因此在荒野之中,坟墓一座座冒出,气息直冲云霄,龙凤聚集在此。
一切都被风吹散,泥土吞噬,狐狸捡拾,黄金不再鸣叫,美玉也不再哭泣。
白杨树沙沙作响,乱风搅扰明月,断裂的石碑和石像,淹没在杂草丛中。
牛羊发出轻微声响,偶尔可见牧童孩子,玩弄着枯朽的骨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荒凉、破败的景象,同时也蕴含着对过去繁华的回忆和对现在现实的无奈。开篇“兔不迟,乌更急”两句,用兔子和乌鸦的比喻,形容时间的匆匆和事物的迅速变化,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接下来的“但恐穆王八骏,著鞭不及”则是说尽管有着美好的回忆,但现实却无法触及,那些辉煌如穆王的八匹骏马般的壮丽景象已经远去。"所以蒿里,坟出蕺蕺"一句,则转而描写眼前的荒凉景色,蒿草丛生,坟墓破败,蕺蕺作响,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界的荒芜和历史的沧桑。

“气凌云天,龙腾凤集”两句,通过神话中的龙凤之类来比喻诗人内心中对于恢宏壮丽景象的向往,但这些都已化为虚幻。"尽为风消土吃,狐掇蚁拾"则是说那些壮观不过是被时间和自然力量所侵蚀,连狐狸和小昆虫也在这废墟中觅食。

“黄金不啼玉不泣”一句,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对物质财富的冷漠态度,因为它们无法感受到悲伤。"白杨骚屑,乱风愁月"则是形容自然界的荒凉和诗人的心境,白杨树叶在风中飘散,月光下更添几分愁绪。

最后,“折碑石人,莽秽榛没”一句描写的是古碑残缺,石像被野草所覆盖,历史的痕迹已被自然力量所湮没。而“牛羊窸窣,时见牧童儿,弄枯骨”则是说在这荒废之地,偶尔可见牧童嬉戏于枯瘦的动物骨骼之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深沉感慨,以及对自然界中生灵的悲悯之情。

作者介绍
贯休

贯休
朝代:唐   字:德隐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生辰:832~912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
猜你喜欢

入云山路观水帘

初视遥空一线冷,徐觉有声兼有影。

略转数盘影复藏,但闻石怒波狂骋。

豁然如月透眉生,丝丝脉络尽分明。

苔滑松欹不敢往,踌躇掬影空尔情。

静想源流失起落,万丈悬崖永自托。

幽响能驱白昼寒,夜深驻听何其难。

(0)

邵州迤西三百里峰壑遥深萝木邃密行数日触绪皆诗·其六

浅滩平架鱼床稳,乱石欹悬猪栅牢。

不用篱垣深自蔽,棕阴竹影覆周遭。

(0)

重过茶池亭

驱车往复此山乡,列嶂参差亚短墙。

一掬冰棱添茗苦,半凹石路带枫香。

谁同遗老衔碑冷,好续前游引梦长。

墨沈重寻俄八载,暗中星火照人忙。

(0)

河行即目·其二

撼地殷天势欲吞,萧萧竹笪系何门。

荒祠古像随流塌,茅屋穷黎逐水奔。

凉窭不堪装更薄,纵横怪尔盗犹存。

风波咫尺艰如许,竟日沿洄只绕村。

(0)

赋得薄命词·其十

彼美何人天一涯,庵罗到处谩随车。

强调朱粉犹疑梦,乍听笙簧冷自嗟。

便道折来花有主,凭谁做得玉无瑕。

回眸不尽苍茫色,踏踏芳茸过几家。

(0)

初寒学为险句·其二

树瘦麻姑面,花癞戚姬身。

有望皆髡顶,无方辟藓尘。

鬼车鸣类哭,饥隼怒而蹲。

咄咄将何许,垂头但饮醇。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范缜 邢邵 韩缜 于良史 黄龟年 王应麟 钱士升 王献之 元载 瞿汝稷 阎长言 陈邦瞻 程梦星 徐勉 石崇 王钦若 张柬之 崔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