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不迟,乌更急,但恐穆王八骏,著鞭不及。
所以蒿里,坟出蕺蕺。气凌云天,龙腾凤集。
尽为风消土吃,狐掇蚁拾,黄金不啼玉不泣。
白杨骚屑,乱风愁月。折碑石人,莽秽榛没。
牛羊窸窣,时见牧童儿,弄枯骨。
兔不迟,乌更急,但恐穆王八骏,著鞭不及。
所以蒿里,坟出蕺蕺。气凌云天,龙腾凤集。
尽为风消土吃,狐掇蚁拾,黄金不啼玉不泣。
白杨骚屑,乱风愁月。折碑石人,莽秽榛没。
牛羊窸窣,时见牧童儿,弄枯骨。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荒凉、破败的景象,同时也蕴含着对过去繁华的回忆和对现在现实的无奈。开篇“兔不迟,乌更急”两句,用兔子和乌鸦的比喻,形容时间的匆匆和事物的迅速变化,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接下来的“但恐穆王八骏,著鞭不及”则是说尽管有着美好的回忆,但现实却无法触及,那些辉煌如穆王的八匹骏马般的壮丽景象已经远去。"所以蒿里,坟出蕺蕺"一句,则转而描写眼前的荒凉景色,蒿草丛生,坟墓破败,蕺蕺作响,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界的荒芜和历史的沧桑。
“气凌云天,龙腾凤集”两句,通过神话中的龙凤之类来比喻诗人内心中对于恢宏壮丽景象的向往,但这些都已化为虚幻。"尽为风消土吃,狐掇蚁拾"则是说那些壮观不过是被时间和自然力量所侵蚀,连狐狸和小昆虫也在这废墟中觅食。
“黄金不啼玉不泣”一句,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对物质财富的冷漠态度,因为它们无法感受到悲伤。"白杨骚屑,乱风愁月"则是形容自然界的荒凉和诗人的心境,白杨树叶在风中飘散,月光下更添几分愁绪。
最后,“折碑石人,莽秽榛没”一句描写的是古碑残缺,石像被野草所覆盖,历史的痕迹已被自然力量所湮没。而“牛羊窸窣,时见牧童儿,弄枯骨”则是说在这荒废之地,偶尔可见牧童嬉戏于枯瘦的动物骨骼之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深沉感慨,以及对自然界中生灵的悲悯之情。
初视遥空一线冷,徐觉有声兼有影。
略转数盘影复藏,但闻石怒波狂骋。
豁然如月透眉生,丝丝脉络尽分明。
苔滑松欹不敢往,踌躇掬影空尔情。
静想源流失起落,万丈悬崖永自托。
幽响能驱白昼寒,夜深驻听何其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