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圣时平谏诤无,子胡不善效辕驹。
庸庸随物例多福,皦皦出尘良易污。
填海谁怜精卫苦,移山可笑此翁愚。
鸣钟鼎食不知爱,却爱山中饭粝粗。
主圣时平谏诤无,子胡不善效辕驹。
庸庸随物例多福,皦皦出尘良易污。
填海谁怜精卫苦,移山可笑此翁愚。
鸣钟鼎食不知爱,却爱山中饭粝粗。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王迈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和社会状况的批判态度。诗中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圣君时代缺乏直谏、朝野不和的忧虑,以及对社会上层人物贪图享乐、漠视民困的讽刺。
“主圣时平谏诤无”一句,直接指出了在圣明君王统治之下,却没有直言进谏的声音,这是诗人对于理想政治状态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紧接着,“子胡不善效辕驷”则是在反问,为何人们不愿意效仿古代那些忠诚的臣子,表现出对当时士大夫群体的失望。
“庸庸随物例多福”及“皦皦出尘良易污”两句,用了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变化无常、人心难以自保的感慨。前者强调顺从世俗可以获得福祉,而后者则指出了人的清白本质很容易因外界影响而被玷污。
“填海谁怜精卫苦”一句,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在底层辛勤劳作、却未得到应有同情的人们的悲悯。而“移山可笑此翁愚”则是诗人自嘲,认为自己对于改变现实社会的努力,就像想去移动大山一样,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最后,“鸣钟鼎食不知爱”及“却爱山中饭粝粗”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享乐与高洁生活的选择。前者讽刺那些只知享乐而不识真爱的人,后者则展示了诗人对清贫自足、精神独立生活的向往。
总体来看,这首诗是王迈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批判,展现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