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阔几何时,六闰过如矢。
九岁十岁儿,婚娶见孙矣。
皂隶忽鼎贵,王侯或横死。
前辈亡典刑,后生荡廉耻。
晤言何用多,感叹不能已。
契阔几何时,六闰过如矢。
九岁十岁儿,婚娶见孙矣。
皂隶忽鼎贵,王侯或横死。
前辈亡典刑,后生荡廉耻。
晤言何用多,感叹不能已。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所作的《招饮同登九江城(其二)》。诗中通过对时光流逝、人生易逝和社会变迁的深刻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和个人命运多舛的感叹。
“契阔几何时,六闰过如矢。”这里借用《左传》中的成语“契阔”,比喻时间的流逝极快,如同箭一般射过去。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感慨。
“九岁十岁儿,婚娶见孙矣。”这两句反映出当时社会早婚早育的现象,从一个侧面展示了生活的忙碌和世事的变迁。
“皂隶忽鼎贵,王侯或横死。”这里诗人指出了社会上层建筑的不稳定性。皂隶原本是低贱的奴仆,而今却可能突然富贵起来;而那些显赫一时的王侯,也有可能突然横遭非命。这两句强调了命运无常和社会地位的不固定的主题。
“前辈亡典刑,后生荡廉耻。”诗人指出过去的先贤因守法而被杀害,而今之世人则是因为贪污腐败而受到清算。这里反映了时势变迁和社会道德的沦丧。
“晤言何用多,感叹不能已。”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之深和言语难以表达全部情怀的心情。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蕴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的深刻体验以及对个人命运与社会变迁的复杂情感。
庭木叶萧萧,广文官舍冷。
闭门过客稀,读书秋夜永。
病起絮帽额,闻风挈裘领。
一堂东西横,乍若登虚艇。
相对两无言,孤灯吊形影。
云翼未骞翥,光阴惜俄顷。
双璧君羡虞,三龙吾与邴。
世异泣伤麟,意激轼怒黾。
万事非偶然,屈伸难可并。
无逐颓波流,自觉嚣尘静。
丹台有珠宫,眺听极疏迥。
君能喜清游,登览见殊景。
老便收气自暖腹,厌见先浆动人目。
乘间索思似秋虫,终日牵丝不成幅。
广文嗜好背时利,妙律开云发孤竹。
已惊垂蚓鲸归,更愧并貂持持狗续。
可嗟按剑夜投珠,何异剖岩朝泣玉。
昨宵月暗风凄凄,灯阴神物来听读。
广汉诸孙用心苦,亹亹妍谭殊可数。
江南春意满芳洲,长袭幽香佩兰杜。
世缘嚼蜡久无情,喜闻叔起有新声。
著书半百悬罄久,蹑屩一日双璧明。
顾予画脂已心朽,看君著鞭方力生。
他时负云纵六翮,上抟扶摇游太清。
天上宝玉琴,星徽点瑟瑟。
仙人手摩拂,变化通灵术。
忽随琴声起,委蜕如蝉质。
飞翔下绿云,风翅含寒碧。
人间清昼长,游览喜自得。
见我瓶中花,群游过帘额。
高戏乱疏幌,低舞侵堕帻。
却疑午梦酣,身是濠梁客。
栩栩出虚庭,兴阑有归色。
应闻调絃声,惊去无欻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