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赋得聚米为山得山字》
《赋得聚米为山得山字》全文
清 / 庄士勋   形式: 排律  押[删]韵

又识山之势,何为识此山。

肖形殊聚米,成象自开颜。

万点峰宜绘,千堆路几弯。

眼前寻弃地,画里比斜鬘。

朗朗形如见,层层叠莫攀。

将才多妙策,著绩出人寰。

(0)
鉴赏

这首诗《赋得聚米为山得山字》由清代诗人庄士勋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聚米成山的艺术过程与效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见解和艺术创作的独到之处。

首句“又识山之势”,诗人以“识”字开篇,表明对山势的深刻理解与感知,引出下文对如何通过聚米来再现山的形态的探索。接下来,“何为识此山”则提出疑问,引出对技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

“肖形殊聚米,成象自开颜。”这两句描述了聚米为山的过程,通过巧妙地模仿自然山形,最终呈现出生动的山象,展现出艺术家的匠心独运。

“万点峰宜绘,千堆路几弯。”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山峰的密集与蜿蜒的道路,强调了画面的丰富层次感和动态美,仿佛让人置身于山水之间。

“眼前寻弃地,画里比斜鬘。”这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现实中的废弃之地与画中精心构设的斜纹进行类比,暗示了艺术创作中对平凡事物的再发现与升华,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艺术创造的无限可能。

“朗朗形如见,层层叠莫攀。”诗人通过“朗朗”二字,形容画面清晰可见,仿佛山峦就在眼前,而“层层叠”则描绘了山体的立体感,暗示了艺术作品的深度与层次。

“将才多妙策,著绩出人寰。”最后两句赞美了艺术家的才华与成就,认为其创作不仅超越了常人,更在艺术领域留下了不朽的印记,表达了对艺术创造力的高度赞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聚米为山这一艺术创作过程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艺术表现力的独到见解,同时也蕴含了对艺术与生活、自然与人工之间关系的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庄士勋
朝代:清   号:竹书   籍贯:清彰化鹿港   生辰:1856~1918

光绪五年(1879)乙卯科举人,曾掌教于鹿港文开书院。乙未(1895)割台内渡泉州避难,三年后始返回故里。擅书法,真、草、隶、篆各体俱备,以行书传世。为「鹿苑吟社」成员。曾应雾峰林家及树仔脚等处之聘,前往担任教职;亦于鹿港文祠开授夜学,以提携乡里后进。明治卅五年(1902)获台湾总督府颁授绅章
猜你喜欢

竹下四首·其三

夜雨朝来霁,閒从竹下行。

尚馀零露湿,倍有好风生。

凌乱阴还厚,飘萧韵自清。

独高君子节,长结岁寒盟。

(0)

竹下四首·其一

翠拥如云竹,门开一径深。

成林常少日,接叶自多阴。

山鸟时闻啭,风蝉忽听吟。

把书閒读处,凉籁觉心清。

(0)

中秋夜诸生持酒至二首·其一

宪府乘骢入,湖南仗斧游。

异乡饶节序,故里忽中秋。

白月当空度,明河入夜流。

诸生劳载酒,坚坐看相酬。

(0)

濮州道中口号

岁月多从马上过,勋名未立鬓先皤。

风霜满面谁能识,极目苍天一放歌。

(0)

看木瓜花

杏艳桃夭二月终,好花难比木瓜红。

回头总愧青青柏,生怕林间一夜风。

(0)

四景为张给事题四首·其四

仙家楼观郁嵯峨,雪岭冰溪眼底过。

驴背探春春信早,诗情不必灞桥多。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张元济 许世英 吴宗慈 李烈钧 马占山 陈叔通 熊式辉 胡适 唐生智 曾琦 罗家伦 朱德 叶圣陶 程天放 冯友兰 张大千 谢觉哉 梁寒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