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读易向华阳,万个松间一草堂。
最爱满山春雨后,白云晴护药苗香。
故人读易向华阳,万个松间一草堂。
最爱满山春雨后,白云晴护药苗香。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良常张处士的隐士在山居的生活场景,充满了宁静与自然之美。
首句“故人读易向华阳”,描绘了这位隐士在华阳之地,静心阅读《周易》,体现了他追求智慧与内心的平和。这里的“故人”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或其他志同道合的朋友,通过这一形象,展现了隐士与外界知识的交流与融合。
次句“万个松间一草堂”,描述了隐士居住的环境——在万木丛中,有一座简朴的草屋。这不仅体现了隐士生活的朴素与与世无争的态度,也暗示了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方式。
第三句“最爱满山春雨后”,点明了时间与季节,春天的雨水滋润了大地,万物复苏。这句话表达了隐士对自然之美的喜爱,尤其是春雨过后,山林间的清新与生机。
最后一句“白云晴护药苗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晴朗的天空下,白云轻盈地守护着生长在山间的药草,散发出阵阵香气。这里不仅赞美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也暗含了隐士对自然疗法的推崇,以及对健康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士在自然中的生活状态与精神追求,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生活哲学。
云气濛濛浓欲滴,树色参天同一碧。
穿林记经九里松,寻踪忽遇三生石。
迎面一峰如莲花,连环三竺相周遮。
中有流泉飞百道,悬崖曲赴疑修蛇。
声清便似广长舌,啼鸟时闻复幽绝。
经幢丹井趁闲寻,扪读拼教藓痕裂。
白衣仙住隔红尘,绀宇琳宫几处新。
春社已过香市散,炉烟犹袅悟前因。
不少斋心虔致祝,秧田水旱三分足。
但愿时旸颂九衢,慧光普照恩同沐。
钟动斜阳晚课催,牧童横笛送归来。
诗怀略似坡仙放,也乞云根到处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