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饥来望饱归,中枢上策总依违。
狼堆晓夕添红焰,龙鼎风尘出翠微。
选将徵兵仍故檄,全师守境便神机。
三辅残黎何地免,诸陵端藉在天威。
小丑饥来望饱归,中枢上策总依违。
狼堆晓夕添红焰,龙鼎风尘出翠微。
选将徵兵仍故檄,全师守境便神机。
三辅残黎何地免,诸陵端藉在天威。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中的社会景象与政治决策的矛盾。首句“小丑饥来望饱归”,以“小丑”比喻战乱中的侵略者,形象地描绘了他们贪婪、无休止的侵略行为,如同饥饿之人渴望满足。接着,“中枢上策总依违”揭示了朝廷在面对侵略时决策的犹豫不决,反映了当时政治决策层的软弱无力。
“狼堆晓夕添红焰,龙鼎风尘出翠微”两句,运用象征手法,将侵略者比作狼群,日夜燃烧战火;而“龙鼎”则暗指朝廷,风尘中显露出的“翠微”象征着朝廷的微弱抵抗。这两句生动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朝廷力量的薄弱。
“选将徵兵仍故檄,全师守境便神机”表达了朝廷在战事中的无奈之举,即继续征召士兵和将领,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似乎在等待某种神秘的策略或奇迹出现。
最后,“三辅残黎何地免,诸陵端藉在天威”揭示了百姓的苦难与对天子权威的依赖。三辅地区(古代指长安附近三个区域)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无处可逃,只能寄希望于天子的威严和保护。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明代晚期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现实,以及朝廷在面对外敌入侵时决策的软弱无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禄位据极品,勋业垂不磨。
出从白马肥,家有黄金多。
世间遗富者,才德乃莫过。
骨相审自知,瓮盎哀骀他。
一昔读书史,志空幕丘轲。
矻矻章句乐,所趣不及他。
日月倏迁谢,如此定命何。
知己初不无,腰金鸣玉珂。
一旦逝水去,匪斧嗟不柯。
揆材既樗栎,揣分合涧鞋薖。
旌翻火驰余,但有双鬓皤。
迨今要勇往,灌园仍养痾。
石女自无儿,古井那解波。
西湖佳风烟,久矣办一蓑。
我本扶犂手,为儒父史意。
全家饱官廪,发肤尽君赐。
一念三稽首,报答迄未议。
向来挹前修,谓可跬步至。
即今频频食,空负堂堂志。
尚当桑榆收,未可弁髦弃。
柰何不自爱,生理冒所忌。
致君荣吾亲,环省已不冀。
余年犹视息,旧学有造诣。
其次在立言,揆予敢辟是。
於世粗有益,就死可无愧。
噬将金玉女,凛凛戒失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