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澌馀滴溅风棂,三日晴犹剩半庭。
足使蝗蝻俱屏迹,未妨莺燕尚潜形。
调盐冻字难为墨,透瓦炊烟渐放青。
共笑爱梅痴老子,夜深温水换铜瓶。
檐澌馀滴溅风棂,三日晴犹剩半庭。
足使蝗蝻俱屏迹,未妨莺燕尚潜形。
调盐冻字难为墨,透瓦炊烟渐放青。
共笑爱梅痴老子,夜深温水换铜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清新的景象,檐头的滴水在风中摇曳,与天空相接,显示出一种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三日晴好,阳光依旧留恋在半个庭院里,给人以温暖和希望。
蝗蝻这些小虫都躲藏起来,不再扰乱这份宁静,即便是燕子这样的鸟类也还没有完全展现它们的身形。诗中通过调盐冻字难为墨,透瓦炊烟渐放青,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琐事的观察和感受,以及对自然界变化的细腻描绘。
最后一句“共笑爱梅痴老子,夜深温水换铜瓶”,则表现出诗人对于梅花的喜爱,甚至在深夜中用温水换洗铜瓶,以此来保护梅花,这种对自然之美的珍视和维护,体现了诗人的高洁情操与对生命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将一个雨后清新的早晨,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温馨,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朝朝、怕离愁别,今番真个行矣。
轻装一石秋风后,才作归来燕子,谁说起。
早又被、饥驱历碌无时已,眉闲眼底。
任拍遍花栏,听残莲漏,不敢堕双泪。
销魂是,岁岁瑶琴撇理。
华年都付流水,思量明日黄河道,人在斜阳影里,差足喜。
有万叠,青山容我相偎倚,闲钱剩几,好载酒河干,看潮海上,尽把乱愁洗。
琅然。清圜。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
曰有心也哉此贤。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
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醉翁操.琅琊幽谷,山川奇丽,泉鸣空涧,若中音会。醉翁喜之,把酒临听,辄欣然忘归。既去十馀年,而好奇之士沈遵闻之。往游,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节奏疏宕,而音指华畅,知琴者以为绝伦。然有其声而无其辞。翁虽为作歌,而与琴声不合。又依楚词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辞以制曲。虽粗合韵度,而琴声为词所绳约,非天成也。后三十馀年,翁既捐馆舍,遵亦没久矣。有庐山玉涧道人崔闲,特妙于琴。恨此曲之无词,乃谱其声,而请东坡居士以补之云》【宋·苏轼】琅然。清圜。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https://shici.929r.com/shici/1w5hW53Zb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