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也学读书痴,园圃三年忘了窥。
却恐主人如泄柳,谩携藜杖去何之。
谁能也学读书痴,园圃三年忘了窥。
却恐主人如泄柳,谩携藜杖去何之。
这首诗《读书》由宋代诗人邹浩所作,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读书人沉浸于书海中的痴迷状态以及对知识的渴望。
首句“谁能也学读书痴”,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读书人痴迷状态的赞叹与向往,暗示了读书的乐趣和深度。接着,“园圃三年忘了窥”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读书者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甚至忘记了身边的日常事务,如同置身于无人问津的荒芜园圃,全身心投入于书籍之中,忽略了外界的一切。
后两句“却恐主人如泄柳,谩携藜杖去何之”,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痴迷状态的复杂性。一方面,读书者担心自己的专注与痴迷可能会引起他人的不解或误解,就像害怕园主发现荒废的园圃而感到尴尬;另一方面,即使面对这样的担忧,他们仍然会带着简陋的藜杖(象征着朴素的生活态度),继续踏上探索知识的道路,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整首诗通过对读书人痴迷状态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他们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自我修养和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邹浩通过这首诗,既赞美了读书人的精神境界,也流露出了一种对知识力量的敬畏之情。
东野龙钟衣绿归,平陵投老倦奔驰。
黑头我欲功名立,冷笑冯唐白发垂。
菊吐金英已满篱,持杯指准赏芳菲。
有巾可漉还无酿,载酒何人是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