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观阴阳化,一气何翕张。
卑高奠神极,四海环其疆。
神尧察星纪,虞舜穷玑衡。
大圣久不作,列宿昭回光。
天旋九地底,日出扶桑傍。
谁能驾阳龙,洞然窥八荒。
周髀今何在,与尔谈天章。
吾观阴阳化,一气何翕张。
卑高奠神极,四海环其疆。
神尧察星纪,虞舜穷玑衡。
大圣久不作,列宿昭回光。
天旋九地底,日出扶桑傍。
谁能驾阳龙,洞然窥八荒。
周髀今何在,与尔谈天章。
此诗《感兴二十一首(其一)》由元代诗人叶懋所作,以深邃的哲思和广阔的视野,描绘了宇宙的壮丽景象与人类对自然奥秘的探索。
首句“吾观阴阳化,一气何翕张”,诗人从阴阳变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宇宙间气的流转与聚合,表现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接着,“卑高奠神极,四海环其疆”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天地之间的关系,将宇宙的广阔与神妙展现得淋漓尽致。
“神尧察星纪,虞舜穷玑衡”则借古代帝王之名,表达了对先贤智慧的敬仰,以及对古人对天文、历法深入研究的赞叹。接下来的“大圣久不作,列宿昭回光”两句,既是对过去伟大人物的怀念,也暗含着对当今圣人不再的感慨,以及对宇宙星辰永恒光芒的赞美。
“天旋九地底,日出扶桑傍”描绘了日出东方的壮丽景象,象征着新生命的开始和希望的诞生。“谁能驾阳龙,洞然窥八荒”则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谁能驾驭太阳之龙,洞察宇宙的每一个角落?这不仅是对人类探索精神的呼唤,也是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渴望。
最后,“周髀今何在,与尔谈天章”以古代数学家周髀的故事为引,表达了对古代智慧的追忆,同时也邀请读者一同探讨天文学的奥秘。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宇宙、历史、文化和科学的独到见解,充满了哲学意味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