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溟鱼背几千里,负我大梦游弱水。
蓬莱隔眼不盈拳,碧落香销吹不起。
茜裙女儿怀远游,远人不归明月羞。
宝钗绾髻翠欲流,凤鬟十二照暮秋。
女娲炼石补天手,手拙石开露天丑。
琼楼玉宇亦人间,直指示君君见不。
斯须鱼去梦亦还,白云与我游君山。
北溟鱼背几千里,负我大梦游弱水。
蓬莱隔眼不盈拳,碧落香销吹不起。
茜裙女儿怀远游,远人不归明月羞。
宝钗绾髻翠欲流,凤鬟十二照暮秋。
女娲炼石补天手,手拙石开露天丑。
琼楼玉宇亦人间,直指示君君见不。
斯须鱼去梦亦还,白云与我游君山。
这首诗以奇特的想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段梦幻般的旅程。诗人以“北溟鱼”为引子,展开了一幅跨越千里的梦境画卷。鱼背之上,诗人仿佛在大梦中遨游于弱水之畔,却因未能亲历而感到遗憾。接着,诗中的仙境蓬莱变得触不可及,如同指尖轻触,却又难以触及,象征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诗中对女子形象的刻画充满了浪漫色彩,茜裙女儿怀揣着远方的思念,而远方之人未归,使得明月也显得羞涩。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情感的深度,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期待。女子的装扮——宝钗绾髻、凤鬟十二,以及她所处的环境——琼楼玉宇,都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仿佛是人间仙境。
然而,好景不长,女娲炼石补天的手艺虽巧,却无法掩盖天际的丑陋,这象征着即便再美好的事物,也有其局限和瑕疵。最后,诗人通过“琼楼玉宇亦人间”的感慨,揭示了即便是最美好的幻想,最终也需回归现实的主题。诗的结尾,鱼去梦还,诗人与白云共游君山,既是对梦境的告别,也是对现实生活的重新审视和接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梦境与清醒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在面对人生无常时的豁达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