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石阴中,栟榈影外,天然一个宫娃。
悄无人与共,自弄琵琶。
拨扫忽成抖擞,恍摇却、钿翠鬟雅。
如花畔,蜂撩未定,战杀其花。
匀搽梨腮双靥,那半面,刚被这半面相遮。
问何时展过,得见些些。
除是递将红叶,应回流水之涯。
俄成讶,缘来画也,一笑看差。
湖石阴中,栟榈影外,天然一个宫娃。
悄无人与共,自弄琵琶。
拨扫忽成抖擞,恍摇却、钿翠鬟雅。
如花畔,蜂撩未定,战杀其花。
匀搽梨腮双靥,那半面,刚被这半面相遮。
问何时展过,得见些些。
除是递将红叶,应回流水之涯。
俄成讶,缘来画也,一笑看差。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画中女子弹奏琵琶的情景。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界的元素,如湖石、栟榈,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仿佛女子独处其中,与自然融为一体。
“湖石阴中,栟榈影外”,开篇即以湖石和栟榈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环境。女子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独自弹奏琵琶,这一场景本身就充满了诗意。接着,“天然一个宫娃”一句,点明了女子的身份,暗示她可能是一位宫中的佳人,增添了几分故事性和想象空间。
“悄无人与共,自弄琵琶”则进一步描绘了女子的孤独与专注,她独自一人,没有旁人相伴,只是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这种孤独感与她弹奏琵琶的动作形成鲜明对比,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拨扫忽成抖擞,恍摇却、钿翠鬟雅”这一句,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了女子弹奏时的神态和技艺,仿佛她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和美感,如同她头上的钿翠发饰在轻轻摇曳,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
“如花畔,蜂撩未定,战杀其花”这一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女子弹奏琵琶时的美妙旋律,仿佛能吸引蜜蜂前来,甚至让花朵为之颤抖,突出了音乐的魅力。
“匀搽梨腮双靥,那半面,刚被这半面相遮”这一段,通过女子的妆容和面容的描绘,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细节,同时也暗示了女子的美丽与神秘。
“问何时展过,得见些些。除是递将红叶,应回流水之涯”这一部分,通过提问和设想,表达了对女子身份和故事的遐想,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寻。
最后,“俄成讶,缘来画也,一笑看差”一句,点明了这是一幅画中的场景,女子的微笑似乎是对观者的一种回应,也是对整个画面情感的总结,让人在欣赏之余,不禁会心一笑。
整首诗通过对画面的细腻描绘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将一幅静态的画作转化为充满情感和故事性的诗歌,展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