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卸东山屐,言乘汎海航。
遗书观鲁甸,古乐问齐方。
白氎敧高座,红妆醉曲房。
踏歌潭水畔,人识姓为汪。
暂卸东山屐,言乘汎海航。
遗书观鲁甸,古乐问齐方。
白氎敧高座,红妆醉曲房。
踏歌潭水畔,人识姓为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汪生的生活状态和个性特点。首句“暂卸东山屐,言乘汎海航”以“东山屐”与“汎海航”形成鲜明对比,既暗示了汪生曾隐居山林,又表明他此刻正踏上新的旅程,追求更广阔的世界。这种转变体现了人物性格中的冒险精神和对未知的好奇心。
“遗书观鲁甸,古乐问齐方”两句则进一步展示了汪生的兴趣所在——他对古代文化和艺术的热爱。通过阅读“遗书”来了解历史,通过询问“古乐”来探索传统文化,表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传统价值的尊重。
“白氎敧高座,红妆醉曲房”描绘了汪生生活中的另一面,他在高座上穿着白色衣裳,显得超然脱俗;而在曲房中,红妆女子的陪伴下,他似乎在享受着生活的乐趣,但这种乐趣并非浮华的享乐,而是与红妆共赏音乐,品味生活的雅致。
最后,“踏歌潭水畔,人识姓为汪”以汪生在潭水边踏歌而行的形象收尾,不仅展现了他自由自在、随性洒脱的性格,也暗示了他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格魅力。通过这一系列的描绘,诗人胡应麟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有深度又充满个性的人物形象,让人对其生活态度和精神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城上西风草欲霜,登临聊不负重阳。
江山远近秋容老,云树参差野意长。
一笑四人真莫逆,百年此会定难忘。
不妨小学陶公醉,篱下寒花恰半香。
元宵灯火。月淡游人可。
携手步长廊,又说道、倾心向我。
归来一梦,整整十年馀,人似旧,去无因,牵惹情怀破。
章台杨柳,闻道无关锁。
行客挽长条,悄不似、当初些个。
而今休也,摇落任东风,但恣意,尽留情,我也知无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