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体无亏缺,日照乃自偏。
安得长合璧,与天相周旋。
月体无亏缺,日照乃自偏。
安得长合璧,与天相周旋。
这首《缺月词》由元代诗人陆仁所作,通过对“缺月”的描绘,表达了对完美和谐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首句“月体无亏缺”,开篇即以满月的形象作为参照,强调了月之完整无缺的状态。然而,“日照乃自偏”一句转折,指出即使在满月之时,太阳的光照也并非均匀地覆盖整个月亮,暗示了现实中的不完美和局限性。
接下来,“安得长合璧,与天相周旋”两句,诗人表达了对能够长久保持完整、与天地和谐共存的理想状态的渴望。这里的“合璧”象征着完美的结合,而“与天相周旋”则意味着与宇宙的和谐统一,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整体而言,《缺月词》通过对比满月与缺月的不同状态,以及对完整和谐境界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现实局限性的反思。
昔览山海图,所志在远游。
直由穷其源,匪为恣冥搜。
兹水何显伏,神理难与谋。
始犹穿王屋,末乃见陶丘。
贯河殊泱泱,合汶仍浏浏。
涸济昔有闻,入海道何由。
曰余忝嘉惠,访古增烦忧。
所忧非为济,淮泗未安流。
寄言行河使,禹功良可求。
地偏开胜迹,俗远惬幽寻。
路接三台近,山罗万象深。
香台笼古树,碧涧绕危岑。
草露当阶绿,萝烟覆径阴。
天花寒拂座,法雨细沾襟。
净界疑南岳,毫光俨道林。
竹泉澄累劫,松石长禅心。
云盖珠幡影,风飘玉磬音。
物情翻爽豁,客思纵登临。
浮世多消歇,空门无古今。
三生如可学,于此合抽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