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东下引归怀,挂席清秋欲渡淮。
簪笏未能忘紫闼,儿童先已办青鞋。
百年天地尊吾足,十岳烟霞乞此骸。
金液析将成晚岁,葛洪山畔一茅斋。
黄河东下引归怀,挂席清秋欲渡淮。
簪笏未能忘紫闼,儿童先已办青鞋。
百年天地尊吾足,十岳烟霞乞此骸。
金液析将成晚岁,葛洪山畔一茅斋。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欧大任所作的《秋怀八首》之七,通过描绘诗人面对秋日黄河的思绪,展现了其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首句“黄河东下引归怀”,以黄河的东流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归隐之心,引发读者对时间与归宿的思考。接下来,“挂席清秋欲渡淮”一句,描绘了诗人乘船渡过淮河的情景,清秋时节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平静相映成趣。
“簪笏未能忘紫闼,儿童先已办青鞋。”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虽有官场的牵绊,但内心向往自由生活的愿望。儿童准备的青鞋,预示着诗人对回归自然生活的渴望。
“百年天地尊吾足,十岳烟霞乞此骸。”诗人感叹于天地间百年的光阴,认为自己已足够尊贵,希望能够像乞骸骨一样,得到安逸自在的生活。这反映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最后,“金液析将成晚岁,葛洪山畔一茅斋。”诗人想象晚年在葛洪山旁建造一所茅屋,享受炼制金液(古代炼丹术的一种)带来的宁静生活。这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也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理想的独特见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平子殊不乐,渺然赋四愁。
何能限畛域,长城翠烟楼。
淮阴驱市人,多多善其俦。
重瞳焚咸阳,土焦棼亦收。
乃君更甚此,戢之不肯收。
醉乡虽桃源,又欲陷青州。
莫恃龙须席,相随到梦游。
冒昧宽一假,不厌拙如鸠。
清风起嘉树,旭日映霜林。
亲交酌清醴,集送粤江浔。
欢宴未终极,离恨已沾襟。
盈盈只尺水,非若商与参。
沧波有来鲤,休忘惠好音。
燕台以求骏,马骨享千金。
怀珠握瑜瑾,爱至望弥深。
申章答言别,雕饰以为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