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前椿树盘根久,千岁常期大人寿。
春风蝶梦早匆匆,一事无凭漆园叟。
堂北紫萱娱白头,对花日日思忘忧。
宜男已壮母何在,赢得临风双泪流。
方家郎君湖海客,春雨秋霜心恻恻。
凭谁貌入丹青中,犹似升堂候颜色。
我观椿萱图,为作椿萱歌,夭桃秾李空复多。
写生纵有黄荃笔,风教无关知奈何。
堂前椿树盘根久,千岁常期大人寿。
春风蝶梦早匆匆,一事无凭漆园叟。
堂北紫萱娱白头,对花日日思忘忧。
宜男已壮母何在,赢得临风双泪流。
方家郎君湖海客,春雨秋霜心恻恻。
凭谁貌入丹青中,犹似升堂候颜色。
我观椿萱图,为作椿萱歌,夭桃秾李空复多。
写生纵有黄荃笔,风教无关知奈何。
这首明代程敏政的《椿萱图为祁门方锲赋》是一首以椿萱为题材的诗歌,表达了对长寿和亲情的深深感慨。首句“堂前椿树盘根久,千岁常期大人寿”描绘了堂前老椿树根深叶茂,象征着长辈的长寿与坚韧。接下来,“春风蝶梦早匆匆,一事无凭漆园叟”借漆园老人之典故,暗示时光匆匆,美好的愿望难以实现。
“堂北紫萱娱白头,对花日日思忘忧”则转向堂内,紫萱花开,陪伴着老者度过岁月,然而“宜男已壮母何在”,令人感伤,母亲已不在,只剩下睹物思人的哀愁。“方家郎君湖海客,春雨秋霜心恻恻”转而提到远方游子,其心境如同春雨秋霜般凄凉,期盼能被画入画中,保留那份容颜。
最后两句“我观椿萱图,为作椿萱歌”,诗人感叹即使画家黄荃的技艺再高超,也无法留住风华和教化,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亲情难留的深刻感慨。整体上,这首诗情感真挚,寓言性强,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亲情和时间流逝的独特见解。
崇祯定逆案,阁臣居其四。
生祠谁书碑,二水败以字。
其书颇精熟,实则有习气。
岂不劲且巧,所乏萧散味。
竖眉复怒目,俗笔在刻意。
对策列第三,立论却有致。
用人古不分,称职足为治。
君子与小人,强名乃多事。
人污言不废,此理未为悖。
朱君得此卷,喜看腾掷势。
缶庐亦许可,绝叹龙虎臂。
吾意独轻之,一说聊可备。
缶庐擅三绝,诗笔挟忠义。
莫持张比吴,逝者有馀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