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妣早弃我,得禄不逮亲。
幸兹有祖母,九十康强身。
我情终不乐,日思我亲仁。
襁抱免水火,少长俾知伦。
出入邹鲁俗,用变宿习因。
植松在淮山,稼田为齐民。
兴念辄涕泣,有酒亦逡巡。
考妣早弃我,得禄不逮亲。
幸兹有祖母,九十康强身。
我情终不乐,日思我亲仁。
襁抱免水火,少长俾知伦。
出入邹鲁俗,用变宿习因。
植松在淮山,稼田为齐民。
兴念辄涕泣,有酒亦逡巡。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马祖常的《饮酒五首(其三)》,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活场景的叙述,展现了诗人对已故父母的怀念以及对祖母长寿健康的感激之情。
首句“考妣早弃我,得禄不逮亲”,表达了诗人对已逝双亲的深切怀念,感叹自己虽有俸禄,却无法直接孝敬于他们。接着,“幸兹有祖母,九十康强身”一句,转折中透露出一丝庆幸,因为还有健在的祖母可以照顾和陪伴。
“我情终不乐,日思我亲仁”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哀愁与思念,每日都在想念那些已经离世的亲人。接下来的几句“襁抱免水火,少长俾知伦”描述了祖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辛勤付出,从婴儿时期保护他们免受火灾、水灾等危险,到长大成人,教会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
“出入邹鲁俗,用变宿习因”表明诗人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从鲁地(邹、鲁均为儒家文化的中心地区)的风俗习惯中汲取营养,改变了自己的旧习,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学习。
最后,“植松在淮山,稼田为齐民”可能象征着诗人希望自己能像松树一样坚韧不拔,像农民一样脚踏实地,为社会做出贡献。而“兴念辄涕泣,有酒亦逡巡”则表达了诗人每当想起过去,心中便涌起悲伤,即使面对美酒佳肴,也难以享受其中的乐趣。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日常生活的小事,展现了诗人对亲人的深深怀念和对祖母长寿健康的感恩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