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惜寸阴,得暇即寻讨。
步入铁障城,城高天渐小。
打头洒珠玑,湿我缣单衣。
似雨恰非雨,濛濛山溜飞。
诸洞空中悬,道是猿猴宅。
颇有高人风,呼之不肯出。
踏湿两芒鞋,流连那肯回。
一线天未过,一线月又来。
游山惜寸阴,得暇即寻讨。
步入铁障城,城高天渐小。
打头洒珠玑,湿我缣单衣。
似雨恰非雨,濛濛山溜飞。
诸洞空中悬,道是猿猴宅。
颇有高人风,呼之不肯出。
踏湿两芒鞋,流连那肯回。
一线天未过,一线月又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袁枚游历山川的闲适与探索之心。他珍惜每一刻的光阴,只要有空闲就去探寻自然之美。首句“游山惜寸阴”表达了他对时间的珍视和对山水的热爱。接着,诗人来到"铁障城",城墙高耸,仿佛将天空都挤压得变小,形象生动。
行走间,诗人感受到如珠玑般的水滴洒落,打湿了他的衣裳,这并非大雨,而是山间雾气形成的细小水珠,营造出一种朦胧迷离的意境。“似雨恰非雨,濛濛山溜飞”这两句,细腻地描绘了山间景色的湿润与轻盈。
诗人继续前行,注意到山洞悬挂在空中,仿佛是猿猴的居所,暗示着山的奇特与神秘。他想象中有高人隐居其中,却无法唤出,增添了山中仙踪的神秘感。诗人穿着芒鞋,尽管鞋子被雨水打湿,仍流连忘返,沉浸在这片美景之中。
最后,诗人笔触转向夜色,"一线天未过,一线月又来",形象地描绘了狭窄的山路尽头,月亮从天边一线升起的景象,给人以深远的空间感和时间感,同时也寓含着诗人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袁枚游山时的兴致盎然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五行在天,惟一生水。水之有本,源原于始。
潴之斯止,孰曰匪渊。道之斯达,孰曰匪泉。
盈科后进,弗停一息。维静维深,厥本乃立。
弗澄则浊,罔睹山岳。弗挠则清,毫发乃明。
挠之澄之,清浊辨焉。匪水若兹,惟人亦然。
心而弗澄,百欲是兴。身而弗挠,一私靡扰。
昔在圣贤,观厥川海。以近取譬,道无不在。
允尔泓父,逝者若斯。我告尔铭,永言服之。
仙崖蓄灵异,怪石盘空曲。
一水隔花源,千峰入茆屋。
金芝暖逾秀,瑶草寒更绿。
云中武夷仙,一一颜如玉。
白马去不归,玄猿叫相逐。
昔陪丹丘侣,酣歌紫霞谷。
鸡鸣洞天晓,落月在林木。
空瞻仙子高,旧梦那可续。
荒林激悲风,日入对樵牧。
伫立望归云,解衣田舍宿。
皇威戒安逸,翰苑游神机。
天球在东序,玉藻罗北扉。
蜒蜿紫气润,璀璨虹光辉。
奎彩动黄阁,文光照彤墀。
鼓枻洙泗源,遵舟伊洛湄。
梁追昭明辙,汉轶东平輗。
瀛洲浮暖吹,银潢演春漪。
芝蟠五色叶,桃发万年枝。
墨沼鹅群浴,书林燕子飞。
花阴移鹤仗,竹色来凤仪。
共沐恩波润,咸蒙圣泽滋。
河清仰文化,同轨固磐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