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灵风起绿萍,幽燐明灭掩春星。
白杨径断闻山鸟,红藕行疏度冷萤。
山驿梦魂悲羽檄,水亭愁思接丹青。
鸾舆纵返填桥鹊,咫尺黄姑隔画屏。
袅袅灵风起绿萍,幽燐明灭掩春星。
白杨径断闻山鸟,红藕行疏度冷萤。
山驿梦魂悲羽檄,水亭愁思接丹青。
鸾舆纵返填桥鹊,咫尺黄姑隔画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美而深邃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日落叶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愁绪。
首联“袅袅灵风起绿萍,幽燐明灭掩春星”,以轻柔的灵风吹动绿萍,暗示季节的更替,同时用“幽燐明灭”与“春星”的隐没,营造出一种由生机盎然转向寂寥萧瑟的氛围。
颔联“白杨径断闻山鸟,红藕行疏度冷萤”,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氛围。白杨树下小径断绝,山中传来鸟鸣,红藕稀疏之处,冷萤飞过,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静谧而又略带寒意的世界,仿佛在诉说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颈联“山驿梦魂悲羽檄,水亭愁思接丹青”,将情感推向高潮。山驿中的梦魂因羽檄(古代传递军情的文书)而悲伤,水亭边的愁思与丹青相连,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艺术创作的热爱与追求。
尾联“鸾舆纵返填桥鹊,咫尺黄姑隔画屏”,以神话传说为依托,鸾舆(帝王出行的车驾)即使返回,也无法跨越鹊桥,与黄姑(牛郎织女中的织女)相隔,象征着人世间的离合悲欢,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这最后一句,将全诗的情感推向了极致,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一种超越表象的审美体验,体现了清代文人的独特情怀与艺术追求。
向来王家癖于马,今来王家癖于花。
洛阳城里花如海,一半移取来君家。
此花就中最秾丽,姚家黄兼魏家紫。
花王更有王中王,看却姚魏千花降。
一春好处君知否,上巳前头寒食后。
千花不用妒渠伊,此外春光更属谁。
梅郎绛节朝玉台,朝游五城暮九垓。
遗民香火答遗爱,何年祠屋荒苍苔。
剑津诗客子张子,住持仙坛判山水。
上书台斗大居士,作缘水漕皇华使。
二台并檄孔家兄,经始新祠不日成。
西山南浦作贺宾,野梅官柳俱驩声。
论交何必星霜久,白头得似倾盖友。
长安市上李将军,挽弓旧不论石斗。
只今有子似渠长,清夜读书雪边牖。
云端烽烟半点无,怪来将军不好武。
遗我骊珠三百颗,字字镌镵未曾苟。
得得且看钱塘潮,莫莫言攀渭城柳。
朝家金印斗样大,情知不上书生肘。
儒冠多误侬饱谙,毛锥焉用君知否。
便应早请终军缨,径须系取单于首。
居延蒲类水如天,吹作春风一杯酒。
归来冠剑上凌烟,剩作功名落人口。
如何收敛许光芒,也趁槐花黄里走。
献璞虽真不救胫,绝弦何如只停手。
人生匹似风中花,荣瘁升沈岂非偶。
与君早赋归去来,名垂万古知何有。
不如耳热歌呜呜,醉帽欹倾衣不纽。
诗流唱和秋虫鸣,僧房问答狮子吼。
尽令俗客不妨来,白眼相看勿分剖。
《都下和同舍客李元老承信赠诗之韵》【宋·杨万里】论交何必星霜久,白头得似倾盖友。长安市上李将军,挽弓旧不论石斗。只今有子似渠长,清夜读书雪边牖。云端烽烟半点无,怪来将军不好武。遗我骊珠三百颗,字字镌镵未曾苟。得得且看钱塘潮,莫莫言攀渭城柳。朝家金印斗样大,情知不上书生肘。儒冠多误侬饱谙,毛锥焉用君知否。便应早请终军缨,径须系取单于首。居延蒲类水如天,吹作春风一杯酒。归来冠剑上凌烟,剩作功名落人口。如何收敛许光芒,也趁槐花黄里走。献璞虽真不救胫,绝弦何如只停手。人生匹似风中花,荣瘁升沈岂非偶。与君早赋归去来,名垂万古知何有。不如耳热歌呜呜,醉帽欹倾衣不纽。诗流唱和秋虫鸣,僧房问答狮子吼。尽令俗客不妨来,白眼相看勿分剖。
https://shici.929r.com/shici/Qeth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