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倦倚栏杆曲,疏雨夕阳斜。
凄凉渐近,清明时候,又试新茶。
几竿修竹,几椽茅屋,一树闲花。
花应笑我,年年愁病,辜负韶华。
无聊倦倚栏杆曲,疏雨夕阳斜。
凄凉渐近,清明时候,又试新茶。
几竿修竹,几椽茅屋,一树闲花。
花应笑我,年年愁病,辜负韶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情感与意境的画面。诗人以“无聊倦倚栏杆曲”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慵懒、略显寂寞的氛围中。倚靠在弯曲的栏杆上,诗人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或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紧接着,“疏雨夕阳斜”一句,将画面的背景进一步丰富,淡淡的雨丝与即将落山的夕阳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忧伤的美感。
“凄凉渐近,清明时候,又试新茶。”随着季节的更迭,清明时节的到来,诗人尝试着品尝新茶,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也暗示了在面对生命流转时的一种自我慰藉。新茶的清新与季节的更替相呼应,为诗中增添了一份淡淡的哀愁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几竿修竹,几椽茅屋,一树闲花。”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宁静自得的生活场景。几根挺拔的竹子、几间简陋的茅屋、一株悠闲绽放的花朵,构成了一幅淡雅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这不仅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寄托。
“花应笑我,年年愁病,辜负韶华。”最后,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花以情感,仿佛花儿在嘲笑自己年复一年地因疾病和忧愁而错失美好的时光。这种自省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未能充分利用时间的遗憾与自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然、时间等主题的深刻感悟,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自我局限的反思,情感真挚,意味深长。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