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河晨解缆,即欲抵河西。
讵为风所阻,竟日蟠浅泥。
暑雨久浸淫,四望长蒿藜。
荒村破茅屋,日午不闻鸡。
泊舟此非处,日晚风更凄。
忧心倏如惙,孰能究端倪。
天道易反覆,人事常不齐。
潞河晨解缆,即欲抵河西。
讵为风所阻,竟日蟠浅泥。
暑雨久浸淫,四望长蒿藜。
荒村破茅屋,日午不闻鸡。
泊舟此非处,日晚风更凄。
忧心倏如惙,孰能究端倪。
天道易反覆,人事常不齐。
这首《舟中阻风》是明代诗人郑岳的作品,描绘了诗人乘船途中遭遇风阻,滞留水上的情景与内心感受。
首句“潞河晨解缆,即欲抵河西”描绘了清晨启程,急切前往目的地的场景。然而,“讵为风所阻,竟日蟠浅泥”却揭示了现实的残酷,风浪阻碍了行进,船只不得不在浅滩泥泞中停留一整天。接下来的“暑雨久浸淫,四望长蒿藜”则通过长时间的雨水浸泡,以及四周荒凉景象的描写,渲染出一种压抑和孤独感。荒村破茅屋,日午不闻鸡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荒凉与人烟稀少。
“泊舟此非处,日晚风更凄”点明了停泊的位置并不理想,傍晚时分,风声更加凄厉。最后,“忧心倏如惙,孰能究端倪”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迷茫,面对未知的未来,他感到无助和困惑。“天道易反覆,人事常不齐”则是对命运无常的感慨,暗示了人生道路的曲折和不可预测性。
整体而言,《舟中阻风》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艰难与挫折,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这首诗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深沉而略带哀愁的艺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