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古日以远,举世丧其淳。
慷慨怀黄虞,化理何由臻。
步出城西门,裴回见河滨。
当其侧陋时,河水清且潾。
沧桑一以变,莽然翳荆榛。
至化无苦窳,宇宙将陶甄。
太息感悲泉,人往迹未湮。
瑟瑟寒原暮,冷风吹衣巾。
顾我谫劣质,希圣杳无因。
且尽登临意,斗酒欢相亲。
隆古日以远,举世丧其淳。
慷慨怀黄虞,化理何由臻。
步出城西门,裴回见河滨。
当其侧陋时,河水清且潾。
沧桑一以变,莽然翳荆榛。
至化无苦窳,宇宙将陶甄。
太息感悲泉,人往迹未湮。
瑟瑟寒原暮,冷风吹衣巾。
顾我谫劣质,希圣杳无因。
且尽登临意,斗酒欢相亲。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对古代淳朴社会的怀念之情,抒写了诗人面对沧桑变化时的心境。其中“隆古日以远,举世丧其淳”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岁月的深切怀念和对现实世界失去纯真本性的感慨。而“慷慨怀黄虞,化理何由臻”则是诗人在思考如何才能达到古代圣贤们所倡导的道德教化。
“步出城西门,裴回见河滨。”这里,诗人通过亲自踏足城外、行走至河边的情景,传达了一种逃离尘世纷扰、寻求心灵寄托之所的心境。而接下来的“当其侧陋时,河水清且潾”则描绘了一个宁静恬淡的自然美景,这个环境似乎给诗人带来了短暂的安慰。
然而,“沧桑一以变,莽然翳荆榛”又转而强调了世事无常、万物皆变的主题。这里“沧桑”指的是历史长河与岁月流转,而“莽然翳荆榛”则是用来比喻时间带来的荒废与困顿。
接着,“至化无苦窳,宇宙将陶甄。”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向往,即希望通过圣人的教化,使得整个世界都能达到和谐而没有痛苦的地方。这里“至化”指的是最完美的道德教化,“宇宙将陶甄”则是比喻整个宇宙在这种教化下得以修正与完善。
诗中后半部分转向了个人情感的抒写,如“太息感悲泉,人往迹未湮。”诗人的心境因为对过往的回忆而变得更加沉重,虽然人们都已经离去,但他们留下的足迹尚未消失,这增添了一份感伤。
在“瑟瑟寒原暮,冷风吹衣巾”中,通过对寒冷景象的描写,诗人传递了自己的孤独与悲凉之情。而“顾我谫劣质,希圣杳无因。”则是诗人的自省与对圣贤理想的渴望。
最后,“且尽登临意,斗酒欢相亲”表达了一种放下忧虑、珍惜眼前人情的态度。诗人希望在现实中找到乐趣,与朋友共饮美酒,享受生活中的简单喜悦,这也许是诗人面对无法挽留的过往和无从追寻的理想时的一种心灵慰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社会变迁以及个人的处境与选择所持有的深刻反思。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