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雨过行云湿,高者在田低在隰。
溪风飘摇正无力,岩峦忽开中壁立。
翠微依稀入空杳,丛林峥嵘石戢戢。
山根细路无人行,空庭生苔土花湿。
江南江北定何处,拟欲从人问州邑。
载酒疑逢好事来,泛舟恐有渔郎入。
心知图画本虚幻,颇为尘襟豁羁絷。
粉墨人间孰与留,乾坤此老何嗟及。
乌台铁冠高屹屹,山亦可动水可激。
坐将冰雪洒炎荒,六月高堂风摵摵。
青山雨过行云湿,高者在田低在隰。
溪风飘摇正无力,岩峦忽开中壁立。
翠微依稀入空杳,丛林峥嵘石戢戢。
山根细路无人行,空庭生苔土花湿。
江南江北定何处,拟欲从人问州邑。
载酒疑逢好事来,泛舟恐有渔郎入。
心知图画本虚幻,颇为尘襟豁羁絷。
粉墨人间孰与留,乾坤此老何嗟及。
乌台铁冠高屹屹,山亦可动水可激。
坐将冰雪洒炎荒,六月高堂风摵摵。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幽静。诗人以“青山雨过行云湿”开篇,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情感融为一体,仿佛雨水洗涤了山色,使得云雾更加湿润,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高者在田低在隰”一句,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山势的高低错落,形象地展示了大自然的多样性和层次感。
“溪风飘摇正无力,岩峦忽开中壁立”则进一步渲染了山间溪流与岩石的动态与静态之美,溪风轻柔,岩峦陡峭,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和谐而富有生命力的画面。随后,“翠微依稀入空杳,丛林峥嵘石戢戢”两句,通过“翠微”、“空杳”、“丛林”、“石戢戢”等词语,描绘了山林的幽深与静谧,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山根细路无人行,空庭生苔土花湿”则将视线拉近,聚焦于山脚的小径和空旷的庭院,通过“无人行”、“生苔”、“土花湿”等细节,进一步强化了画面的静谧与自然之美。最后,“江南江北定何处,拟欲从人问州邑”两句,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好奇,同时也暗示了对现实生活的反思。
“心知图画本虚幻,颇为尘襟豁羁絷”则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他意识到眼前的美景虽美,但终究是虚幻的,却能暂时释放内心的束缚,带来心灵的解脱。接下来,“粉墨人间孰与留,乾坤此老何嗟及”两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艺术与自然永恒价值的思考。
“乌台铁冠高屹屹,山亦可动水可激”运用象征手法,将乌台(古代官署名)与山、水联系起来,寓意着权力与自然力量的对比,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坐将冰雪洒炎荒,六月高堂风摵摵”则以冰雪洒向炎热之地,比喻诗人以清新的思想和艺术作品,为人们带来清凉与慰藉,即使是在酷暑时节,也能感受到一丝凉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社会、艺术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秋至今几日,山云峰尚奇。
新亭独骋望,咏我秋怀诗。
碧水萦麓转,幽蝉映叶悲。
古藤依翠壁,茂树镜清池。
赏会情方适,忧来忽自滋。
荒山逃死地,落日故园思。
遇乱甘身弃,持心与世违。
应人时懒语,兀坐独支颐。
沉思山烟冥,微吟暮影移。
祗应从此去,寂寞但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