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香案帝庭留,万仞高悬翠欲流。
九叠似张庐岳顶,三峰如削华山头。
长舒雾色黄金界,半掩霞光白玉楼。
椽笔大挥飞瀑底,凌云何似仲将愁。
峥嵘香案帝庭留,万仞高悬翠欲流。
九叠似张庐岳顶,三峰如削华山头。
长舒雾色黄金界,半掩霞光白玉楼。
椽笔大挥飞瀑底,凌云何似仲将愁。
此诗描绘了白岳山的壮丽景色,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峰的峻峭与云雾缭绕的景象。首句“峥嵘香案帝庭留”以“帝庭”喻指皇宫,暗含山峰之高耸入云,仿佛直抵天庭。接着“万仞高悬翠欲流”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形容山峰之高,绿意之浓,仿佛翠色欲滴,流动不息。
“九叠似张庐岳顶,三峰如削华山头”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白岳山的山峰与庐山、华山相比较,突出其形态的奇特与险峻。庐山以其九叠云游而著称,华山则以三峰峭立闻名,诗人巧妙地将这些名山的特点融入白岳山中,使得读者对白岳山的雄伟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长舒雾色黄金界,半掩霞光白玉楼”描绘了山间云雾缭绕、霞光映照的景象,金色的雾气与白色的楼阁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梦幻般的画面。最后,“椽笔大挥飞瀑底,凌云何似仲将愁”两句,以“椽笔”比喻诗人的文采,暗示其作品如同飞瀑般激荡人心,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美景时的感慨与思绪,似乎也带有一丝忧愁,但这种忧愁更多是对自然美景的深深赞叹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白岳山景致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山川之美,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