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年望西山,不踏西山路。
冠者五六人,今始纵余步。
野径自盘纡,绀宇半新故。
云深鸟数啼,树密凉先吐。
榕根络断崖,石栏曲折布。
俯视百千家,何门有走兔。
谁谓清泠场,未足展怀素。
落景混孤钟,携手各相顾。
筵罢咏而归,馀音似曲度。
频年望西山,不踏西山路。
冠者五六人,今始纵余步。
野径自盘纡,绀宇半新故。
云深鸟数啼,树密凉先吐。
榕根络断崖,石栏曲折布。
俯视百千家,何门有走兔。
谁谓清泠场,未足展怀素。
落景混孤钟,携手各相顾。
筵罢咏而归,馀音似曲度。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西山的向往与探访,以及在西山所见所感的细腻描绘。诗中充满了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和诗人情感的流露。
首先,诗的开头“频年望西山,不踏西山路”表达了诗人多年以来对西山的向往,却未能亲临其境的遗憾。接着,“冠者五六人,今始纵余步”描述了这次终于有机会踏上西山,与几位同伴一同漫步的情景。
随后,诗人以“野径自盘纡,绀宇半新故”描绘了西山蜿蜒的小路和古老的寺庙,透露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紧接着,“云深鸟数啼,树密凉先吐”通过鸟鸣和树木的密集,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清凉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
“榕根络断崖,石栏曲折布”则进一步展示了西山独特的地貌特征,榕树根系盘绕悬崖,石栏蜿蜒曲折,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俯视百千家,何门有走兔”一句,诗人从高处俯瞰,看到了山下的村落,但并未提及任何具体的景象,而是留下了一丝神秘与想象的空间。这不仅展现了诗人观察的细致,也暗示了他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思考。
“谁谓清泠场,未足展怀素”表达了诗人对西山环境的赞赏,认为这里虽清冷,却足以释放心灵的束缚,展现出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的追求。
最后,“落景混孤钟,携手各相顾”描绘了夕阳与钟声交织的画面,以及众人携手同行的温馨场景,体现了诗人与同伴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而“筵罢咏而归,馀音似曲度”则以宴会结束后的余音,象征着美好时光的延续与回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烝哉圣祖,抚运升离。道周经纬,功格玄只。
方轩迈扈,比舜陵妫。缉熙是咏,钦明在斯。
云雷遘屯,图南共举。大定扬越,震威衡楚。
四奥宅心,九畴还叙。景星出翼,非云入吕。
德畅容辞,庆昭羽缀。于穆清庙,载扬徽烈。
嘉玉既陈,丰盛斯洁。是将是享,鸿猷无绝。
三春节物始芳菲,游丝细草动春晖。
香风飘舞花间度,好鸟和鸣枝上飞。
临池间竹偏增绿,依阶映雪纷如玉。
温室庭前竟不言,鼓吹楼中能作曲。
曾闻远别旧难思,攀折会取赠佳期。
长条本自堪为带,密叶由来好作帷。
星稀汉转月轮明,徘徊夜鹊屡相惊。
欲识幽人兰杜径,山窗芳桂复丛生。
赵瑟含清音,秦筝凝逸响。
参差陈九夏,依迟分四上。
从风绕金梁,含云映珠网。
递奏岂二八,繁弦非一两。
幸叨东郭吹,侧陪南风赏。
忘味信铿锵,餐和终俯仰。
轻尘已飞散,游鱼亦翻荡。
恩光实难遇,咏言宁易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