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峰当此境,谁可共登临。
月过秋池静,云归古木深。
懒观前去事,已悟未来心。
更欲寻诗伴,相携向石林。
千峰当此境,谁可共登临。
月过秋池静,云归古木深。
懒观前去事,已悟未来心。
更欲寻诗伴,相携向石林。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斯植所作的《山中即事》,描绘了山中宁静而深邃的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感悟和对诗歌创作的向往。首句“千峰当此境”展现了山势的雄浑,诗人身处其中,显得渺小而孤独。接着,“谁可共登临”表达了诗人渴望有人共享这山水之乐,但又似乎无人能懂的寂寥。
“月过秋池静”描绘了夜晚月光洒在静静的秋池上,增添了清冷的氛围,而“云归古木深”则暗示了山林的幽深和神秘。这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禅意。
“懒观前去事,已悟未来心”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人事的淡然态度和对未来的透彻理解,透露出一种看破红尘的豁达。最后两句“更欲寻诗伴,相携向石林”,诗人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诗友,一同漫步在奇特的石林之间,寻求灵感与共鸣,体现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写景抒怀,寓禅意于山水之中,展现出诗人超脱世俗的内心世界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