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黄竹子,持许作团扇。
马上白面郎,含羞不相见。
青青黄竹子,持许作团扇。
马上白面郎,含羞不相见。
这首《黄竹子歌》由明代诗人欧大任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青青黄竹子”,开篇以“青青”形容竹子的翠绿,而“黄竹子”则暗示了季节的变化,可能是秋天,因为黄竹在秋季会逐渐变色。这样的描写,既展现了自然界的色彩变化,也预示着某种情感或情境的转变。
“持许作团扇”,这里将黄竹子比作团扇,团扇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女性的柔美与温婉,同时也寓意着清凉与避暑。这一句不仅形象地描绘了黄竹子的形态,还暗含了对女性形象的赞美。
“马上白面郎”,“马上”二字暗示了骑马的场景,可能是在游历或出行途中。“白面郎”则形容男子容貌俊美,这里的“白面”并非指肤色,而是形容面容清秀、气质高雅。这一形象与前文的黄竹子形成对比,暗示了两种不同情境或人物之间的关联。
“含羞不相见”,这句话充满了情感的张力。在这样的描述下,“白面郎”似乎有着某种难以言说的羞涩或内敛,以至于即使在眼前,也不愿轻易相见。这种情感的微妙表达,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或期待。
整体而言,《黄竹子歌》通过黄竹子与“白面郎”的形象对比,以及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含蓄而深沉的情感世界。欧大任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与人物形象的结合,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意境,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复杂情感和深刻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