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灵岩禅寺》
《灵岩禅寺》全文
宋 / 王大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雁荡闻名久,灵岩舍道边。

诸峰皆列岫,一柱独擎天。

卓笔岂容有,展旗非偶然。

眼前无障碍,自是洞中仙。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língyánchán
sòng / wángbǎo

yàndàngwénmíngjiǔlíngyánshèdàobiān

zhūfēngjiēlièxiùzhùqíngtiān

zhuóróngyǒuzhǎnfēiǒurán

yǎnqiánzhàngàishìdòngzhōngxiān

翻译
雁荡山久负盛名,灵岩寺坐落在路边。
众多山峰如峰峦排列,唯有一柱直插云天。
卓笔之状不容置疑,展开旗帜并非偶然。
眼前无任何阻挡,此地自是洞中仙人所居之处。
注释
雁荡:指雁荡山,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灵岩:雁荡山中的一个著名寺庙。
舍:旁边,附近。
列岫:排列的山峰。
一柱:比喻独立的山峰。
擎天:直插云霄。
卓笔:形容山峰形状像笔。
展旗:比喻山峰排列如旗帜。
无障碍:没有阻碍,视野开阔。
洞中仙:传说中的洞府仙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佛教名山的景象,通过对灵岩山和一座禅寺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与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诗人以“雁荡闻名久”开篇,既表明了灵岩之地早已闻名遐迩,又暗示了自己对此处的向往和期待。

接着,“灵岩舍道边”一句,不仅描绘出灵岩禅寺座落于山路旁,更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归隐山林之意。诗人在这静谧的自然环境中寻找心灵的安顿和精神的升华。

“诸峰皆列岫,一柱独擎天”两句,通过对众多山峰与一根独立支撑天空的柱子(可能是禅寺中的某个建筑特征)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之雄伟和佛教中“一心不乱”的境界的赞美。

“卓笔岂容有,展旗非偶然”两句,用书法和军事上的举动作为隐喻,强调了禅寺中修行者们对于精神追求的坚定与执着。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佛学修炼之严谨与认真的理解。

最后,“眼前无障碍,自是洞中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达到心灵澄明状态的情景。这里的“洞中仙”,象征着诗人在这宁静的环境中所达到的精神境界,是一种与自然合一,与宇宙和谐共生的至高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灵岩山及禅寺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教修行之地的深刻理解和内心世界的丰富想象。

作者介绍

王大宝
朝代:宋

(1094—1170)温陵人,后徙潮州,字元龟。高宗建炎初,廷试第二,差监登闻鼓院,奉祠。赵鼎谪潮州,日从讲学。后知连州,张浚亦谪居,命其子栻与讲学。孝宗时,迁礼部侍郎、谏议大夫,上疏劾汤思退主和误国罪,改兵部侍郎,官终礼部尚书。
猜你喜欢

题菊柬林司成先生

紫翠丛中独隐奇,风霜饱历灿东篱。

寄语柴桑老居士,好归吟赏莫教迟。

(0)

咏山泉

泉脉来何处,山人未识名。

悬厓飘练影,漱石韵琴声。

暗滴空潭响,遥添涧曲平。

尘缨宜此濯,心迹与谁清。

(0)

黄鹤楼图为岑知府题

黄鹤高楼迹已芜,谁传景象入斯图。

仙人一去世莫识,黄鹤不来谁为呼。

鄂渚春回湘树匝,洞庭云尽楚山孤。

题诗独羡崔夫子,对景思乡信不无。

(0)

九日登玩江桥

独上驿南楼,凭高散旅愁。

江山几陈迹,天地一浮沤。

且复簪黄菊,何须叹白头。

长歌少陵句,诗思满沧洲。

(0)

赋得旷如楼送人之京

高楼邻青云,虚爽复幽绝。

凉风下书帷,似与离人别。

(0)

江郎山

闻说江郎有弟兄,钟为灵石孕元精。

气分乔岳峰如削,壁立中天地欲倾。

风动松枝甘露降,云开石井碧莲生。

驻车便欲褰衣上,飞步峰头望帝京。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黎培敬 吴迈远 刘铉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