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马去燕南,易京大如砺。
五㢠春雪深,涞上孤城闭。
行行入飞狐,夕驾靡遑税。
融冰见晛流,老树陵寒霁。
啄鹊驯不惊,卧犬安无吠。
问客何方来,幽都近如沸。
出车日辚辚,戈矛接江裔。
此地幸无兵,山田随树艺。
且偷须臾閒,未敢谋卒岁。
匹马去燕南,易京大如砺。
五㢠春雪深,涞上孤城闭。
行行入飞狐,夕驾靡遑税。
融冰见晛流,老树陵寒霁。
啄鹊驯不惊,卧犬安无吠。
问客何方来,幽都近如沸。
出车日辚辚,戈矛接江裔。
此地幸无兵,山田随树艺。
且偷须臾閒,未敢谋卒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顾炎武在广昌道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边疆地区的独特风貌和战乱后的荒凉景象。
首句“匹马去燕南,易京大如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诗人独自一人骑马前往燕南的情景,将易京比作磨盘,形象地描绘出其广阔与荒凉。接着,“五㢠春雪深,涞上孤城闭”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寒冷与孤独,春雪覆盖大地,孤城紧闭,透露出一种压抑与寂寞。
“行行入飞狐,夕驾靡遑税”描述了诗人继续前行,进入飞狐地区,夜晚驾车时没有时间休息,体现了旅途的艰辛与匆忙。接下来的“融冰见晛流,老树陵寒霁”则描绘了冰雪融化后,河水流淌,老树在寒风中挺立,展现出自然界的生机与坚韧。
“啄鹊驯不惊,卧犬安无吠”通过描写驯服的喜鹊和安静的卧犬,营造出一种平静和谐的氛围,与前面的荒凉景象形成对比,暗示着战乱之后的宁静。最后,“问客何方来,幽都近如沸”通过询问旅人来自何方,表达了对幽都(可能指边疆地区)战乱情况的关注与担忧。
“出车日辚辚,戈矛接江裔”描绘了车辆在道路上滚动的声音,以及边疆地区士兵手持武器的场景,暗示了战争的临近或正在进行。接着,“此地幸无兵,山田随树艺”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暂时没有战争的庆幸,同时指出人们在战乱中仍能从事农耕活动,展现出人类生活的韧性。
“且偷须臾閒,未敢谋卒岁”则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和平时光的珍惜,同时也预示着未来的不确定性,不敢轻易规划未来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边疆地区的自然风光、社会生活以及战乱背景下的人民状态,具有深刻的历史和人文价值。
洛阳天子身衣青,典午横被清谈倾。
群公各收新亭泪,诸王独擅江东名。
王家子弟谁如玉,郎君解坦东床腹。
内史由来是散阶,右军未必非雌伏。
鞠花嗅罢倚高秋,眼中怀祖齐蜉蝣。
痴儿翻据台司榻,羽觞漫作兰亭游。
填膺豪气弸莫过,时于行草露棱角。
能雄百代翰墨场,龙跳天门虎卧阁。
白鹅修颈西复东,潇洒颇与吾意同。
风情一点当时目,至今传写画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