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天子身衣青,典午横被清谈倾。
群公各收新亭泪,诸王独擅江东名。
王家子弟谁如玉,郎君解坦东床腹。
内史由来是散阶,右军未必非雌伏。
鞠花嗅罢倚高秋,眼中怀祖齐蜉蝣。
痴儿翻据台司榻,羽觞漫作兰亭游。
填膺豪气弸莫过,时于行草露棱角。
能雄百代翰墨场,龙跳天门虎卧阁。
白鹅修颈西复东,潇洒颇与吾意同。
风情一点当时目,至今传写画图中。
洛阳天子身衣青,典午横被清谈倾。
群公各收新亭泪,诸王独擅江东名。
王家子弟谁如玉,郎君解坦东床腹。
内史由来是散阶,右军未必非雌伏。
鞠花嗅罢倚高秋,眼中怀祖齐蜉蝣。
痴儿翻据台司榻,羽觞漫作兰亭游。
填膺豪气弸莫过,时于行草露棱角。
能雄百代翰墨场,龙跳天门虎卧阁。
白鹅修颈西复东,潇洒颇与吾意同。
风情一点当时目,至今传写画图中。
这首明代岳正的《题羲之观鹅图》描绘了书法家王羲之观赏白鹅的情景,以及诗人对他的敬仰和对书法艺术的感慨。首句“洛阳天子身衣青”暗指王羲之的才情出众,如同天子般尊贵。接着,“典午横被清谈倾”赞美他以清谈影响世人,特别是“群公”和“诸王”的反应。
“王家子弟谁如玉,郎君解坦东床腹”赞扬王羲之的风度翩翩和才华横溢,暗示他对书法的独特见解和深厚造诣。“内史由来是散阶,右军未必非雌伏”则将他比作古代官职中的杰出人物,暗示他在书法上的领袖地位。
“鞠花嗅罢倚高秋,眼中怀祖齐蜉蝣”借鞠花和秋天的景象,表达对王羲之的怀念,视其为短暂而伟大的存在。“痴儿翻据台司榻,羽觞漫作兰亭游”描绘了诗人自己沉浸于书法世界,仿佛在追随王羲之的足迹。
最后两句“填膺豪气弸莫过,时于行草露棱角”直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豪放不羁,充满个性,而“能雄百代翰墨场,龙跳天门虎卧阁”更是高度评价他的作品在书法史上的地位,犹如龙跃天门、虎卧山阁般气势磅礴。
“白鹅修颈西复东,潇洒颇与吾意同”借白鹅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王羲之书法风格的认同,以及对艺术自由精神的追求。“风情一点当时目,至今传写画图中”则强调王羲之的风采和书法艺术流传至今,成为永恒的视觉记忆。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现了岳正对王羲之及其书法艺术的深深敬仰和独特见解。
禁门留骑吹,内省正衣冠。
稍辨旗常色,尚闻钟漏残。
九天炉气暖,六月玉声寒。
宿雾开霞观,晨光泛露盘。
致君期反朴,求友得如兰。
政自同归理,言成共不刊。
准绳临百度,领袖映千官。
卧鼓流沙静,飞航涨海安。
尽规酬主意,偕赋代交欢。
雅韵人间满,多惭窃和难。
绿原青垄渐成尘,汲井开园日日新。
四月带花移芍药,不知忧国是何人。
少陵最高处,旷望极秋空。
君山喷清源,脉散秦川中。
荷锸自成雨,由来非鬼工。
如何盛明代,委弃伤豳风。
泾灞徒络绎,漆沮虚会同。
东流滔滔去,沃野飞秋蓬。
大禹平水土,吾人得其宗。
发机回地势,运思与天通。
早欲献奇策,丰财叙西戎。
岂知年三十,未识大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