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霁长风里,劳歌赴远期。
云轻归海疾,月满下山迟。
旅望因高尽,乡心遇物悲。
故林遥不见,况在落花时。
晓霁长风里,劳歌赴远期。
云轻归海疾,月满下山迟。
旅望因高尽,乡心遇物悲。
故林遥不见,况在落花时。
这首诗描绘了旅人清晨启程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各种感受。"晓霁长风里"一句,霁指早晨露水消散,长风则营造了一种广阔无垠的氛围,旅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始了他的远行,表达了出发时的气氛和心境。"劳歌赴远期",劳歌意味着旅途中的辛勤与艰难,而赴远期则指向着遥远的目标前进,这里既有对旅途的无奈,也流露出对目的地的渴望。
"云轻归海疾"一句,以动态的描写手法展示了云彩飘逸、变化莫测的自然景象,云归海则喻示着一种归宿和回归。与之相对的是"月满下山迟",这里的月亮不仅是时间的指示,也是一种宁静安详的情感寄托,这种迟缓给旅途中的急促带来了一丝平衡。
接下来,"旅望因高尽"一句,通过高远的眺望表达了旅人对于遥不可及之物的无限向往。这种向往又在"乡心遇物悲"中转化为一种对故乡和过往生活的深切怀念,物是触发情感的媒介,而这种情感在旅行过程中愈加浓厚。
最后,"故林遥不见"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尽追忆,而"况在落花时"则使整首诗增添了一层秋思,这里的落花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时间流逝和情感凋零的隐喻。在这样的背景下,旅人的乡愁与悲思达到了顶峰。
总体而言,这是一首抒发游子怀乡之情的诗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诗人传递了一个在旅途中不断寻找归宿与自我认同的主题。
使者趋朝后,参军捧檄初。
重湖来至险,两月听闲居。
岂是拘形役,真成畏简书。
祠官请已再,邮传报何疏。
风雨工欺我,江山赖起予。
刍薪频益槚,幼稚苦无储。
凿枘宁防此,冠緌信有诸。
何心事刀笔,但觉愧樵渔。
观水知除满,看云见卷舒。
故人方幕府,见谓合何如。
浮云晚陆离,巨浪朝澎湃。
橹摇虽甚亟,岸远不可届。
巴丘两日中,湖路千里外。
月上照遥山,修眉雨新画。
天外难摹境,眼中无数诗。
未能忧冻死,真复是狂痴。
不废书深映,宛同驴借骑。
高低酒价问,远近佛庐知。
要学禁体物,良由多爱奇。
悠悠竟何得,役役漫成疑。
有弟归先我,因渠属有思。
王徐吾畏友,印幼所娇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