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带垂红双侍女。彩凤衔来,秀色生庭户。
转蕙光风香暗度。回眸绰约神仙侣。
寡和清歌声激楚。夜饮厌厌,劝我杯频举。
只恐酒阑催暮雨。凭谁约断阳台路。
缓带垂红双侍女。彩凤衔来,秀色生庭户。
转蕙光风香暗度。回眸绰约神仙侣。
寡和清歌声激楚。夜饮厌厌,劝我杯频举。
只恐酒阑催暮雨。凭谁约断阳台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宴会场景,通过对细节的精致描摹,展现了古代贵族生活的奢华与闲适。开篇“缓带垂红双侍女”,侍女们以优雅的姿态出现在宴席之上,她们的存在为宴会增添了一抹温馨与生动。接着,“彩凤衔来,秀色生庭户”则描绘了精美的礼物或装饰带来的视觉享受,这些物件不仅本身美丽,而且还点缀着侍女们的风采,使得整个空间都充满了生机。
诗人随后笔触转向室内环境,“转蕙光风香暗度”,“蕙光”指的是窗户透进来的柔和阳光,这些光线与室内的香气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既温馨又神秘的氛围。紧接着,“回眸绰约神仙侣”则描写了宴会上的宾客,他们或许是才子佳人,或许是文人墨客,但无论身份如何,在诗人的笔下都被赋予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
“寡和清歌声激楚”,在这样的环境中,清脆的歌声如同涓涓细流,穿透了夜的静谧,唤起人们心中的某种情感。宴会上酒水流通,“夜饮厌厌,劝我杯频举”表现了宾客间相互劝酒的情景,这种反复举杯的动作不仅是对美好时光的一种享受,也是对生活的一种赞颂。
然而诗人也意识到了时间的流逝,“只恐酒阑催暮雨”,宴会如同梦境般短暂,一旦结束,可能就要面临现实世界的无情打扰。最后一句“凭谁约断阳台路”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即将到来的分别和离别的一种无奈与不舍,这里的“阳台路”既可以理解为宴会结束后的归途,也象征着未来可能的分离。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室内景物、人物动态以及情感交流的细腻描写,构建了一个充满美感与情趣的宴会空间,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矛盾的心境。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