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元夕午门观灯应制·其五》
《元夕午门观灯应制·其五》全文
明 / 金幼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天际三山海上移,午门雪霁彩云垂。

侍臣朝罢亲承旨,今夜元宵许进诗。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皇宫中元宵节的盛况,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庄严与繁华。

首句“天际三山海上移”,运用浪漫的想象,将遥远的三山(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移至海天之间,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仙境氛围,暗示了元宵佳节的神秘与美好。

“午门雪霁彩云垂”一句,描绘了午门在雪后初晴的背景下,彩云低垂的景象。午门作为皇宫的重要建筑,此处不仅展现了自然美景与人工景观的和谐统一,也象征着皇家的威严与神圣。

“侍臣朝罢亲承旨,今夜元宵许进诗”则揭示了元宵之夜的特殊安排。侍臣们在完成朝会后,得以亲自接受皇帝的旨意,并有机会在元宵节这特殊的夜晚进献诗歌。这一细节体现了君主对文臣的重视和对文化活动的支持,同时也反映了元宵节作为传统节日,在明代宫廷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历史情境的融合,展现了明代宫廷元宵节的盛况,以及皇室与文臣之间的互动,既体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又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作者介绍
金幼孜

金幼孜
朝代:明

金幼孜(1368-1432),名善,以字行,号退庵。新淦县(今新干县)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成祖即位任翰林检讨。与吉水学士解缙同值文渊阁,升侍讲,为太子讲学。幼孜讲授《春秋》,进呈《春秋要旨》三卷。永乐五年(1407),迁右谕德兼侍讲,永乐十二年(1414)与胡广、杨荣等纂《五经四书性理大全》,迁翰林学士。洪熙元年(1425)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依旧担任翰林学士。明宣宗时,修两朝实录。宣德六年十二月十六日(1432年1月19日)卒,年六十四,赠少保,谥文靖。著有《北征录》及《后北征录
猜你喜欢

鹧鸪天·其二春闺

弱柳千条杏一枝。已凉天气未寒时。

故将别泪和乡泪,莫遣佳期更后期。

两不见,暗相思。浅深更漏妾偏知。

低头闷把衣襟撚,为报春风且莫吹。

(0)

述德

当知贻厥起寒儒,凿砚为田得食租。

毕世俭勤尝薤韭,千秋俎豆盼枌榆。

刊碑父老谈名姓,遗矱儿孙谨步趋。

犹记弥留清白语,传家即此是良图。

(0)

凌虚台

拾级共攀跻,层台百尺梯。

几疑无地险,直欲与天齐。

海气收偏近,山光望转低。

孤鸿明灭外,指点夕阳西。

(0)

客有别号莲塘者以自附于濂溪之说予谓之曰于中通得圣人之体于外直得圣人之用于不支蔓得圣人之真于出淤不染得圣人之清遂感而赋之

清清塘中莲,亭亭思公贤。

思公爱公莲,欲往隔湖天。

通直得自性,芳意谁与传。

岂无牡丹艳,徒为俗子怜。

扳荷玩水珠,弄化不成圆。

何因动遐想,敛衽莲峰前。

(0)

忆少年

将春为约,将歌送酌,因何捐弃。

秦娥好相忆,底由奴憔悴。自别郎归尘满地。

那桃花、识奴心事。胡麻饭香处,可重来谋醉。

(0)

虞美人.秋宵独坐

谁家断续寒砧捣。冷柝敲更早。一灯风雨自孤吟。

和着乱蛩声尽是商音。催侬霜鬓添多少。

人与秋同老。思量往事总萦心。

五十六年匆忽到而今。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卢祖皋 杨巨源 张玉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